第二百四十九章:李儒:看我仇恨转移法


小说:三国请回答!崩坏的三国演义   作者:辉煌光叔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138702/ 为您提供三国请回答!崩坏的三国演义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吾乃凉州锦马超!汝等还不速速投降!”
  马超使用长枪,将一名匈奴人的尸体挑飞。
  高举长枪示威。
  “杀!杀!杀!”
  西凉军士气高涨,齐声呐喊。
  这些匈奴人,完全不是他们这些装备精良的西凉军对手。
  战场上呈现一边倒的局面。
  不断有匈奴人死在这些西凉军的刀下。
  “投降,我投降!”
  “不要杀我,不要杀我!”
  “放了我吧。”
  .....
  一些逃不掉的匈奴人纷纷扔下武器,用他们那蹩脚的大汉语言宣告自己的投降。
  还有一部分匈奴人逃走,马超想要追赶。
  但被李儒拦了下来。
  “孟起不要追了。”
  听到李儒的命令,马超这才停下来。
  “你们几个去打扫一下战场,四肢残缺无法活动的直接杀了。”
  “其他人全部带回来。”
  战斗结束,李儒命令几名士兵打扫战场。
  那些缺胳膊断腿的留着也都是累赘,李儒直接命人将他们杀了。
  至于那些手脚健全的无论是带回去充公,还是当奴隶,都可以。
  很快战场上响起了一片参加声音。
  那些缺胳膊少腿的人纷纷被李儒所杀。
  “孟起啊,你对这天下怎么看?”
  趁着士兵们打扫战场,李儒趁机探探马超的口风。
  “汉失涿鹿,天下共逐之。”
  简单九个字,把当今大汉王朝的情况描述了个遍。
  “没错,汉失涿鹿,天下共逐之。”
  “孟起,你可恨相国把你们父子虏来?”
  李儒在一旁感慨道。
  “不敢。”
  马超双手作揖,非常恭敬的低头回道。
  如今他们父子在董卓手里,想要活命不得不低头。
  “呵呵。”
  看到马超这样,李儒就知道马超在说谎,对他们心有怨言。
  不过不用担心。
  他自有方法让马超放下心中的怨言。
  “孟起你可知为何相国不杀你们?”
  李儒向马超问道。
  “还请先生告知。”
  马超双手作辑,向李儒请教道。
  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屁孩了,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心智早已经成熟。
  凡是都有着自己的判断。
  他认为董卓之所以没杀他们,完全是因为他的武力,值得培养。
  想让自己成为他麾下的一员大将。
  “因为我们不是敌人!”
  李儒看着马超的眼睛,严肃道。
  “不是敌人?!”
  马超微微一愣,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你可能认为我们打你们凉州,把你们虏过来,就是仇人。”
  “你要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
  “你的敌人根本就不是我们!”
  看着马超迷茫的小眼神,李儒继续忽悠道。
  “还请先生为孟起解惑。”
  马超再次向李儒请教道。
  这一次,他是真的不知道李儒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
  “我且问你,为何刘焉坐拥数十万大军,可以解凉州之围,但并没有出兵相助。”
  “反而是等我们撤离大汉的疆土,他才出兵?”
  李儒并没有直接回答马超的问题,而是反问了马超一个问题。
  “因为刘焉想当天子,想要凉州,成就西秦之势。”
  马超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刘焉之心,路人皆知。
  他不出兵,不就是想要他们凉州吗,想坐收渔翁之利。
  “没错,孟起说的很对,刘焉想要凉州,想当天子。”
  “我且再问你,倘若刘焉率兵攻打凉州,你们父子以及韩遂将军可否能抵达刘焉的大军?”
  李儒继续问道,企图将仇恨转移到刘焉身上。
  “不能。”
  马超沉思片刻。
  刘焉的战争潜力太大了,各路诸侯都在厮杀的时候,他就在益州埋头发育。
  各路诸侯打得差不多了,他也发育好了。
  当时是除了董卓之外,最强的一名诸侯。
  甚至说战争潜力比董卓还要大。
  刘焉要是率兵攻打他们凉州,他们凉州的结果还是一样。
  无法抵挡。
  “那我再问你,城破之后,你们父子以及韩遂将军可会活命”
  李儒继续问道。
  “不能。”
  马超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谁都可以活,唯独他们这些诸侯以及诸侯的家眷,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可能获得。
  “但现在你和你的父亲以及韩遂将军都活着。”
  李儒意味深长的拍了拍马超的肩膀道,随后转身离开。
  只留下马超一人在原地。
  他就是想告诉马超,董卓和其他诸侯的差别。
  城破后,其他诸侯都会杀了你们。
  但是相国没有。
  看着李儒远去的背影,马超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但又说不上来。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
  董卓把他们虏来之后,确实没有对他们起杀心。
  除了没有自由之外,也没有其他的。
  相对于其他诸侯,董卓确实做到了“仁义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