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他们会求着练兵的!


小说:大明成化:朕就是昏庸之君   作者:五与六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182011/ 为您提供大明成化:朕就是昏庸之君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次日,元宵节。
  明朝元宵节,元宵也叫粉团,北直隶称元宵,南直隶称汤圆,现代有画卷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朱见深当初并未想到,有朝一日他会是画中人。
  白日里,各衙门安排夜里宫中燃放爆竹以及烟火。
  正月十三便开始放灯,宫外百姓在京城两道,摆满灯会猜谜摊子,给许多才子创造时机。
  朱见深今夜要在宫里赐宴群臣。
  太宗永乐朝规定,从元宵节正月十一开始,元宵节休沐十天,百官不参朝奏事,军民张灯饮酒为乐,五城兵马驰夜禁。
  元夕观灯,节日气浓厚,要说历史氛围与仪式感,古人做的十分好。
  万盏明灯,象马人鱼异样。
  一天星月,阶除台榭辉煌。
  晌午时分,往日肃穆的宫中多了货郎担担,扮演杂剧,架设鳌山,长公主与驸马携子女入宫见太后。
  “好热闹呀。”怀恩瞧着,忽然想起近来半个月都不曾见死太监张敏,告状道:“陛下,张敏定是又跑去偷懒。”
  朱见深看了眼,寻借口道:“他半月前冲撞朕,朕罚他南下监灯去了。”
  怀恩道:“难怪呢。”
  朱见深看了眼,道:“最近浣衣局缺人手,怀恩你很闲啊,那要去替两天吗?”
  “奴婢该死,奴婢多嘴。”怀恩后背顿时生出冷汗。
  明朝立国之初,太祖为招揽天下的富商以实国本,就在陪都应天府盛饰彩楼,元宵节看灯数十天。
  朱见深心有宏愿,这个招引富商之事他今后也要扩展更好,但今夜还是要严守京城,便道:“让朱永速来见朕。”
  怀恩忙道:“奴婢这就去。”
  …………
  宁寿宫。
  周太后穿着盛装,若是忽视她儿子给她送的“黑眼圈”也是个古典美人,正挑剔的看着在那里侍奉的王皇后。
  左瞅右看,就是觉得这儿媳妇不像是破瓜之人,不由得皱眉,看了眼钱太后,眨着眼睛。
  周太后与钱太后都是过来人,当初两人在后宫为了瓦剌留学生,也是时不时醋坛子打翻,但是遇到外敌,又是团结起来的。
  钱太后和善些,虽说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却还是保持着温柔和善,坐在那里,倒是很慈祥。
  这周太后年纪轻轻,便死了男人又被孝顺儿子半夜折磨,自是心里有些怨言的,瞧着在那里笑容和煦的王皇后便觉得自己好苦。
  “皇后,昨夜……”周太后觉得有些话问不出口,她也让宫女去打听了,两人什么都没发生。
  这是给皇帝儿子娶老婆,还是给皇帝儿子找兄弟!
  周太后开始作妖了,不由得哽咽着道:“皇后啊,本宫辛辛苦苦将皇上养这般大,就是想看他儿孙满堂,他成日里跟着那个狐狸……宫女厮混,往后你可要劝谏他。”
  王青君是个恬静性子,自知朱见深不喜欢她,倒也看的开。
  听周太后这般说,便知周太后想借她的手铲除那個万贞儿。
  吴废后的事王青君清楚,自是不会去触犯陛下死穴,又害怕周太后,便含羞带怯,笑道:“母后不知,都是宫里人瞎传罢了,臣媳倒是觉得,陛下勤于正事,不醉心于男女之事,挺好。”
  旁边的钱太后道:“皇后这话,本宫倒觉得是,陛下常忙至夜里,皇后可要多上点心照顾他。”
  那条龙也不给臣媳机会啊,总不能臣媳放荡着去引诱陛下吧……王青君大方得体道:“臣媳谨记,今后臣媳也会常过来给母后请安,替陛下尽孝。”
  什么!
  周太后震惊不已,刚送走自己儿子这冤家,儿媳又要来请安。
  他们哪里是来请安的,分明是请她早早下地狱死的,还让不让她活!
  便语重心长道:“皇后,你平日里多去看看陛下,本宫无事游游花园,听听戏挺好的,不用来。”
  皇后也不多求,道:“臣媳遵二位母后旨。”
  乾清宫。
  朱见深道:“朱将军,昨天朕听说你在京城正街和夫人打架?你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如此行事,是让手下人看笑话吗。”
  朱永有苦难言,昨天他家夫人问他府里煮的粉团好吃还是外面的厨娘做的好吃。
  这还用说,肯定是酒楼厨娘做的好吃。
  因为这句话,朱永被自家夫人直接追杀两条街,鞋子都跑掉一只,睡了一夜练功房。
  “陛下,此事臣有错,臣不惹她不是怕她。”朱永解释道。
  这倒不假,能管后军都督府的也不是多怂的。
  臣子家事不好多问,朱见深便笑着道:“今夜,你们都给朕好好的做好京城巡逻,不可有半分懈怠。”
  随后朱见深又道:“皇后的三弟虽说年幼,但朕观其是练武之才,往后你可带着他。”
  朱永道:“臣领旨。”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分大都督府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每府设左、右都督各一名,为正一品。
  五军都督府,掌管除亲军十二卫外所有卫所,但无调兵权力。
  即便如此,从洪武十三年至正统十四年,五军都督府的权力仍然很大。
  卫所将领的选拔和更替、卫所士卒的操练、管理军户屯田和军事情报的获取都由五军都督府掌管。
  此外,事关帝国安危的重大军事行动都需要皇帝和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商议后才能决定。
  五军都督府权力很大,就意味兵部地位低下。
  不仅重大军事行动的商议兵部不得参与,就连五军都督府的事务兵部都不得干预。
  这样,兵部实际上就相当于是皇帝向五军都督府发布调兵命令的信息传达机构。
  不过,宣宗在宣德十年正月突然驾崩,三杨内阁乘明英宗年幼,将兵部尚书王骥扶上麓川之役,做明军主帅。
  兵部第一次触碰到军事指挥权。
  王骥率领下,明军三次在麓川之役的胜利。
  以儒雅示人的兵部文官充分展露出自己驾驭战争的能力,
  只是有大量战功卓著、爵位在身的武将坐镇五军都督府。
  兵部地位的崛起依然阻力重重。
  但是,文官很感谢瓦剌留学生。
  留学生的土木堡之变,为兵部地位崛起提供了绝佳契机。
  宋朝时,文官从政治角度看战争。
  明朝中,文官领武将作战时,往往出现:武将领兵快速投入战斗,文官指责他们轻敌冒进、好勇嗜杀。
  武将选择等待有利时机,再出战又被文官指责为畏敌避战、养寇自保。
  他们怎么做都不对。
  时间久了,武将完全没了战争主动权。
  假如统领武将的文官,有良好军事素养,那还好行,可是一旦文官像杨镐那样,结果就是类似萨尔浒的惨败。
  文官为防止武将势力抬头,拒绝一切有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建议。
  万历时期戚继光和俞大猷都曾提出过整训明军计划,结果被文官否决。
  大明朝,则是错过了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机会。
  同时,五军都督府权力削弱。
  兵部地位的崛起。
  文官蔑视武将,武将对文官阳奉阴违,互看不顺眼。
  这样导致结果就像崇祯朝的松锦大战,惨败!
  各种文武将不平衡,导致明末时期文官军事素养决定战争的局面。
  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这些军事素养高的文官在,明末形势还很好。
  随着他们阵亡或者被俘,明末军事形势瞬间急转直下。
  朱见深看来,五军都督府权力的削弱和兵部地位的崛起就成了压垮大明的原因之一。
  萨尔浒和松锦惨败,朱见深决定吸取教训,但提到练兵,文官就不吭声。
  广西大藤峡叛乱去年被韩雍和王越镇压,才安稳了大半年。
  练兵是必要的,无论是何时,都是大明重要之事,而且要一直伴随改革训练下去。
  看朱见深发愣,朱永也不敢离开。
  只是道:“陛下?”
  朱见深回过神,道:“近来你们可有好好练兵,朕的意思,是火器必须充足且质量好,让兵部配合。”
  闻言,朱永为难道:“陛下,兵部说经费紧张,说暂且要置办明年建州贼虏之事,练兵暂且搁置。”
  “朕的大明朝难道就只够准备个建州贼虏之战的?”朱见深顿了顿,也不打算找大臣商议,只道:“放心,过些日子他们会求着你练兵的。”
  陛下您又在逗我,朱永心里无奈的想着。
  他信朱见深。
  但他不信那群文官会过来求着他们武将练兵。
  若是文官让他们武将练兵,那他朱永倒立……去茅厕。
  不过朱永也不想扫朱见深的兴,只是表面点点头,心里没当回事,陛下其实也挺惨,孔家的事被为难。
  还好苍天有眼,孔弘绪死了!
  朱永觉得这件事真他娘爽。
  知道朱永不信自己那说法,朱见深看了眼朱永,也不解释。
  现在,文官不提倡练兵,过些日子他们会自己跑来求练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