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八十七节 丞相点兵(1)


小说:我要做门阀   作者:要离刺荆轲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68995/ 为您提供我要做门阀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归宁镇,漠南草原的明珠,大汉帝国的最北端城市。此地,旧为乌恒呼奢部的鶄泽地区。
  延和二年,大汉丞相北伐匈奴,封狼居胥山的首战,就是在此打响,一战而灭匈奴呼揭部,其后迅速北上,围歼南下的匈奴主力,俘虏壶衍惿。
  战后,那位在鶄泽战役被俘的匈奴孪鞮氏,成为了匈奴单于,获得了大汉天子册封,回到了祖庭龙城。
  如今那位单于更是迎娶了一位刘氏郡主,并与郡主生下了两子一女,在龙城过着挥金如土的日子。
  而归宁镇,则更是彻底改头换面。
  若不是亲身来此,恐怕没有人敢相信,在这距离长安万里之远,大漠之南,弓卢水以西的边陲蛮荒之地,竟会有一座规模堪比内郡郡城的都市。
  今日的归宁城,坐落在鶄泽南端的河谷之上。
  城高三丈,皆以砖石为基,城墙之上,十余门火炮面向北方,虎视眈眈。
  城中工坊林立,商铺无算。
  数不清的附近牧民与来自雁门、上谷、渔阳的商贾,往来其中。
  此时正值秋末,草原上的牧草已经凋零,北风开始呼啸着在大地上呜咽。
  若是过去,此地的牧民,早已经和他们的祖先一般,驱赶着牲畜,踏上了转场的道路,一直要到第二年的春三月,他们才会回来。
  然而如今,在归宁城外的数百里之地,上万个穹庐一动未动。
  早在延和末年,归宁的牧民,就已经从逐水草而居的传统中解脱出来。
  青储窖加石炭炉加大铁锅,让他们从此摆脱了数千年来引弓之民的诅咒,第一次可以不用游牧。
  于是,便在官府的主导下,以百户为村,千户为乡,万户为郡。
  如今的归宁镇辖区,有十乡百村之说。
  安义村就是一个位于归宁城西五十里,依鶄泽而居的村落。
  村后就是碧波百里的鶄泽湖,数条水渠,从湖中而来,带来潺潺流水,穿过村中,流入村前被开辟出来的菜地。
  这些菜地是村子里的公共财产,有两百多亩的样子。
  种着韭菜、蒜苗、菘菜、茄子等十几种蔬菜。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茄子田。
  大概有三十亩的样子,但在整个安义村,这三十亩茄子田就是命根子——和蚩尤带来的青储窖一样,是不容外人冒犯的神圣之地。
  哪怕如今,这三十亩茄子田里的茄子都已经收获。
  地里面连一片叶子都找不到了,但安义村的亭长韩阿大,依旧把这三十亩茄子地看成自己的神圣领地。
  每天都要来看上三五次,就连村里堆肥的粪土,也要让人优先的用到这三十亩地里,好叫来年种下茄子苗的时候,那些宝贝疙瘩可以不缺营养。
  和往常一样,韩阿大再次来到茄子地里巡视。
  这个曾经的呼奢部贵族,如今已经垂垂老矣,早年的伤痛,让他连走路都有些困难,只能在家里两个儿子的服侍下,行走于田地中。
  但,即便如此,村子上下,也无人敢轻视、怠慢于这位老村长。
  甚至,附近十几个归宁村落,也都无人敢在他面前失礼。
  因为,韩阿大身上穿着的是一件刺着雄鹰的绛色常服。
  这是鹰扬旅的军官才有资格穿的衣服!
  没有任何人敢仿冒!
  在儿子的搀扶下,韩阿大坐到专门为他打造的,在茄子地边的凉亭里。
  然后从腰间掏出一件长长的木制筒状物,接着从腰间的一个袋子里,抖落出几片今年夏天摘下来后就保存地窖里的茄子叶,将这些茄子叶放入斗筒里,点上火,韩阿大美滋滋的抽上一口。
  味道虽然有些辛辣、难闻、呛肺。
  但却让他回忆起了年轻时的风光,在鹰扬旅里的见闻。
  “大人,昨儿个,又有北边的人逃来了……”趁着韩阿大吞云吐雾的机会,他的长子韩献趁机问道:“您看,咱们家是不是再去收点匈奴奴?”
  这些年来,漠北那边,不是几个单于互相争斗,就是白灾、蝗灾。
  哪怕是孪鞮氏的本部,日子也不好过。
  在过去,若牧民活不下去,自然就会南下抢掠。
  但如今,再借那些人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来冒犯大汉丞相庇护下的归宁镇——都不需要王师出手,归宁人自己就能收拾掉那些破落户。
  所以,走投无路的匈奴人,终于变成了字面意思——每年都有着大批牧民南下求活。
  只要归宁人点点头,就自愿为奴为婢。
  尤其是秋冬季节,这种情况尤为剧烈。
  在一开始,归宁人还是很高兴的,毕竟匈奴人也曾经是他们仰望的对象。
  如今翻身农奴把歌唱,反过来当一把匈奴的主子,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个痛快事情。
  但,很快归宁人就不怎么高兴了。
  逃来的匈奴人越来越多,只要肯给口吃的,就有的是人愿意签契约,按手印,给人当牛做马。
  很快,归宁人就发现,匈奴人的数量要超过他们的族群了。
  所以,现在大多数归宁牧民,都不愿意再收人了。
  就算收下来,也是用上几个月就卖给归宁城里的商铺,让他们商贾带去西域、河西。
  而像韩家这样的汉军军属,更是天然有着特权,在价格和条件上有优惠。
  韩献就经常借着韩阿大的名义,收下逃奴,然后转手卖给商贾,赚上一笔钱。
  不过,这事情终于被韩阿大发现,结果自是一顿家法教育,打的韩献好几天都下不了床。
  自那以后,韩献就不再敢背着韩阿大做那些事情了。
  “糊涂!”韩阿大放下手里的烟筒,然后拿着烟筒敲着自己儿子的脑袋:“俺跟着丞相南征北战,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名声和地位,就是被你这么浪费的?”
  “好儿郎,不思勤练武艺,为丞相效死,至不济也该好好读书,争取被城里的先生们瞧上眼,将来好考到长安的太学去,给俺和祖宗也长长脸……”
  “一天到晚,尽想着赚钱,赚钱!”
  “钱再多有个屁用!”
  “俺当年在丞相麾下效命,杀的家訾百万、千万的富豪不知道多少!”
  “你怎就不和你弟弟学学?”韩阿大说着,就看向在自己身侧的幼子韩奉,那个看上去高大魁梧的年轻人,这是他最喜欢的儿子,也是他全部希望的寄托了。
  韩奉今年十八岁,已经生得足有七尺三寸高,虎背熊腰。
  更为难得的是,骑**湛,弓马娴熟,还能读书识字,会写会算。
  和长子韩献一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大人!”韩献听着,立刻就不服了:“钱怎么就没用了?”
  “这些年来,要不是俺操持着,二郎哪来的钱练习武艺,读书识字?”
  “再说了,二郎武艺是精湛,但也没见他选上鹰扬啊!”
  “武艺哪有钱来的实在……”
  韩阿大听着,立刻火冒三丈:“今年没选上,明年就选不上吗?”
  “你这不肖子,居然诅咒你弟弟!”
  说着就要论起烟筒,敲死这个长子。
  韩奉连忙上前拉住父亲,韩献更是立刻跑出了十几步远,一边跑他还一边说道:“大人,就算二郎选上鹰扬了,又能怎样?”
  “现在天下承平,丞相的鹰扬旅已经无用武之地!”
  “二郎选上了,也不过是服役几年,然后回来和俺一起孝顺您老人家……”
  韩阿大听着,无力的叹息了一声。
  尽管他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
  曾经天下无敌,纵横万里的鹰扬旅,如今虽然依旧强大,依旧是丞相镇压天下的基石。
  但,这柄宝刀,却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
  从漠南到漠北,自西域至交趾,大汉王师,所向睥睨。
  很多时候,一个地方官带上几百乡兵,就可以灭国破城,根本不需要用到鹰扬旅。
  然而,就在此刻,村外的道路上,一个背上插着令旗的骑兵,疾驰而来。
  韩阿大认得,那是归宁镇督邮的传令兵。
  “安义村里正何在?”这传令兵骑在马上,俯视着在茄子地里的众人。
  “老朽韩阿大见过上使!”韩阿大立刻起身上前问道:“未知上使此来是?”
  “奉丞相令!”马上的传令兵严肃的对韩阿大道:“征调归宁义从!”
  “凡归宁村户,户出一丁,自备弓马、仆从,限于本月十九,至漠南都护府报到!”
  说着,他就从怀里取出一份公文,交给韩阿大:“请里正尽快通知全村丁口,不可贻误,否则都护府军法从事!”
  韩阿大接过公文,他认不得字,但识得公文上鲜红的都护府官印,顿时就喜得眉毛胡子都扬了起来。
  “丞相点兵!丞相点兵!”他激动万分,时隔十年,丞相终于想起了他忠勇的归宁义从了吗?
  韩阿大立刻就对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吼了起来:“快扶俺回村!”
  “咱们村中儿郎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归宁人,过去是乌恒的呼奢部。
  但鶄泽战役后,这些被丞相拯救的乌恒人发誓与过去一刀两断,再不承认自己的乌恒人身份,转而以归宁人自称。
  自那之后,第一代的归宁义从,追随在丞相麾下,南征北战,打下了赫赫声名,打出了三个列侯,十五个校尉,二十八个封君!
  而归宁人的总户口,到今天也不过一万多户而已!
  以至于,哪怕最排外的儒家学者,也不得不承认:归宁之忠勇,甚于中国!
  由之,归宁的户籍,哪怕是在内郡,在长安也是不受歧视的。
  他们被认为是真正的诸夏贵胄一员——比他们的亲戚们,不知道高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