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


小说:人在红楼,柯学破案   作者:煮酒入梦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184969/ 为您提供人在红楼,柯学破案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翌日。
  衙门县衙,后堂议事厅内。
  何明光、杨护卫、师爷、冯渊四人围坐在议事桌前。
  为防止意外,冯渊将鸳鸯与王伯一同带在身边。
  此时两人正在议事厅外坐着等候。
  冯渊杀死的那个护卫和老仆尸体,停在了县衙。
  此时,议事厅四人看着桌上那块令牌和玉佩。
  脸上表情都非常沉重。
  师爷开口说道:“经过我多方探查,确认了这块令牌样式,的确是前朝皇宫专用。”
  何明光看着冯渊:“你与丫鬟都见过他们,那为首的人呢?”
  后者转头看过去,“何大人,为首之人身份颇为不凡,逃向了钌山,想来应该逃往了土匪寨子。”
  何明光眼神急转,手指轻点着议事桌,口中喃喃,“土匪寨,土匪寨。”
  冯渊当然明白对方所想,拱手说道:“何大人,钌山易守难攻,大人不会想强攻吧?”
  这句话倒是让何明光清醒了几分。
  他摆摆手,反问道:“我们县衙加上兵丁才几个人?不过一个打着前朝名义的普通反贼罢了。”
  片刻后,他神色一变,轻点议事桌的手指停止。
  转头对着众人又道:“只是如今知晓在我们溧阳境内,这山上土匪摇身一变,成了前朝反贼,我想想终日都觉得惶恐不安。”
  杨护卫此时说道:“府尹大人已经观察他们很久了,他们是从应天府南方,安吉州一带被击垮后,流窜过来的溃兵,之前打的旗号是前朝三太子赵甄的名义。”
  何明光反问:“既然如此,府尹大人为何不派兵清缴呢?”
  杨护卫缓缓开口说道:“这年头到处都是打着前朝皇子名义的谋反,况且这一小搓溃兵,又躲在那山上蛰伏不出,不值得围剿。”
  在场众人都明白不值得围剿几个字的意思。
  大景朝山头林立,土匪众多。
  这些土匪往往都是那些活不下去的闲散农民构成。
  有商客过路就盘剥点过路商客钱财,也不伤人性命,无商客就自己种田。
  围剿土匪由地方府衙出资,各种费用可是不菲,打下来往往没什么油水,得不偿失。
  除非土匪公然下山劫掠,造成了恶性死亡事件或者公然谋反,升级为朝廷拨款出军围剿。
  一般府衙都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对境内土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何况这钌山属于三府交界的三不管地带,更是没人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何明光开口:“那杨护卫觉得现在呢?”
  杨护卫没有给出意见,而是转头看向冯渊,“冯公子觉得呢?”
  有了杨护卫提供的线索。
  冯渊手指拿起桌上令牌细细打量,反贼曾以三太子赵甄名义起兵吗?
  他脑子里飞速运转,思索着见到那人时候的所见所闻。
  片刻后他开口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当时我遇到的那个男子,或许就是前朝三太子赵甄。”
  听闻他如此笃定,其余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见大家如此反应,冯渊解释道:“这事很好推测,首先他身边带的那个护卫实力之强,杨护卫是领教过的。
  “要不是那天恰巧我带了一把火铳,又刚好在书上学过一点射击技巧,加上运气不错火铳没直接炸膛,恐怕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杨护卫听闻重重点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与武器有关也不大。
  他确实败了,就算刀没断,他最多还能强撑几招而已。
  冯渊继续开口,“其次,他身边那个老仆,宋仵作已经验了,符合从小净身的特征,以他年纪看来,往前推六十几年。
  “那时我们大景朝都还没建国,况且能这样舍身赴死,那他要保护的人身份必定很高。”
  大景朝建国距今不过短短五六十年。
  景朝太祖推翻前朝时,进展缓慢,让前朝余孽提前跑了许多。
  加之大景朝皇帝像是受了诅咒,都很短命,短短几十年国号都变了七八个了。
  皇帝短命,导致时局动荡,每一任留下的派系,往往都给后续接任的皇帝出难题。
  朝堂之上更是党派林立,各种新老势力交替,斗争手段层出不穷。
  正因如此,蛰伏生活起来的前朝皇族,经常冒出来想要复辟。
  一年四处起义的事件,大大小小都不下几十次余次,背后或许也有朝堂之人暗中支持。
  而这个三太子据传,也是前朝太子后人一脉,算是前朝最正统的皇室继承人独苗。
  总有人以他的名义造反,如果真能抓住三太子本尊,剿灭这一脉党羽然后昭告天下。
  起兵造反想要复辟的反贼,再也没有法理根基。
  此事的功劳之大,在场众人想都不敢想。
  何明光听冯渊如此判断,脸上表情相当精彩,他转头问道:“前朝三太子藏在钌山土匪窝这事,你有几成把握?”
  冯渊想想,“按推断来说,七八成。”
  何明光用手轻轻一拍桌案,“好,我马上写一个文书,希望杨护卫能亲自呈到吴大人手中,他看完自然会明白。”
  同时他又轻声说道:“这件事希望大家保密,如果能做好,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件无法想象的功绩。”
  在场所有人同时点头。
  ......
  三天后。
  上午应天府。
  府衙后院静室内。
  应天府尹吴业,正拿着龟板,算这些八县递上来的判牍。
  小厮通传杨护卫求见。
  吴业看着身缠白布的杨护卫,眼中疑惑。
  他不觉感慨道:“能把杨护卫打伤的人可不多啊。”
  杨护卫摇了摇脑袋,“回大人,不巧我这次去溧阳刚好碰到了一个。”
  吴业微微颔首,“伤了就休息一个月吧,你拿我令,去库房领最好的金疮药。”
  杨护卫行礼谢过,正要拿出怀中之物呈上去。
  吴业此时放下手里的判牍,抢先问道:“那冯渊拿到薛家的银子了吗?”
  这几天,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事。
  若那冯渊真是个人才,小小薛家必然不在话下。
  杨护卫见吴大人发问,停止了手上动作。
  答曰:“吴大人,岂止银子,那冯渊都快把溧阳的薛家搞死了。”
  吴业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