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进击的车神


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作者:冷泡茶加冰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180866/ 为您提供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汉长安将军府。
  庞统沉吟了一下略有一点担心:
  “也不知道那赵大身处何时?”
  “若是早了还好,若是晚了……”
  言下之意也很清楚,若是晚了恐怕便已来不及了。
  这史册经其手所展露的手段仅此而已,但实际上暗植的亲信只会更多。
  刘备倒是相当乐观:
  “从这赵大观光幕起,境遇便与后世之史不相同也。”
  这一点上刘备觉得自己还是与那赵大有些许共感的。
  他刘备逢汉室衰颓,乱世显相而曹贼势大,天下之势晦暗难明。
  那赵大经五代十国,群雄相残皆朝不保夕,乱世终点尚无定数。
  这时候光幕骤然出现,告诉他汉祚未绝汉儿未亡,振奋精神而欲兴炎汉。
  那赵大观光幕也已一年有余,即便后辈此前所言涉宋不多,但至少也能清楚知晓赵宋确实终结了唐末的藩镇乱世。
  单单这个消息对赵大来说便已不啻于无价之宝了。
  兄终弟及刘备不太懂,但对一个稳定的王朝来说,兄终弟及与嫡子立嗣,孰优孰劣还是相当清楚的。
  这般道理赵大也应该是完全明白的。
  孔明总结道:
  “失之豪釐,差以千里,史不外乎亦如是。”
  他与主公的意见相同,这赵大虽然夺人孤儿寡母手段不光彩了点,但能从乱世冲杀出来且兴文治不复乱世,必非庸才也。
  就比如那礼贤宅的打算便让孔明拍着大腿懊丧:
  应当与那夏侯妙才算一下在长安的钱财用度才是。
  赵普是从没想过还会有自己的戏份。
  听着“太祖已误”的言语,赵普往赵匡胤那边拱了拱手,眼见着官家摆摆手表示浑不在意,一抹喜色便难以抑制的浮现在脸上。
  随后他一边努力盯着光幕,一边分出一点精力去观察着官家的神态。
  说到他郁郁不得志,他满脸洒脱。
  说到他妹夫被冤事,他大义凛然。
  说到他亲子受驱逐,他差点眼含热泪。
  …一手炮制的…
  赵普:“啊?”
  “官家这定是……”
  眼看着官家脸上的冷然之色,赵普说不出话来了。
  有赵光义珠玉在前,赵普也相当干脆,顿首道:
  “臣惭不敢言也。”
  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厅内几人却都能隐隐约约猜到。
  赵光义更是顾不上自身处境,幸灾乐祸的笑了两声。
  牵涉到赵普的还能是什么事?难怪前面说禁止百姓私自跳大神呢,原来正主就在眼前。
  当初后周仍存时,汴梁城中传唱的“点检做天子”,不就是眼前的赵普一手炮制的嘛?
  那这的内容也可想而知了。
  不过无论如何赵普终归是赵匡胤亲自重新拉回来的,并且这一年来也确确实实在剪除弟弟羽翼上出了功夫,而且这其中说到的赵普困境也确实算被逼无奈。
  因而此时的赵宋官家不耐烦的用玉斧敲了敲扶手,道:
  “驴车皇帝,有何好颜?”
  赵光义此时颇为洒脱,干脆也不起身而是将椅子拖过来靠着,半倚躺在地板上。
  此时听闻兄长的叱骂也没多少惧意,反唇道:
  “兄长若能早些立了德昭,臣弟也不至于成了高粱河皇帝。”
  他并不知晓后世所说的何意,于是干脆将其胡乱拼在一起。
  赵匡胤瞧着弟弟鼻血污了胸前衣服,也干脆懒得再动手,直接如当初领军时斥军士一般道:
  “汝这腌臜鳖虫连个囫囵脊梁也无,配为人君?!”
  “如何不能?”赵光义脸涨通红反驳。
  赵匡胤一脸不屑:
  “武不成,徒遭后人成了昏君,去与奴才做奴才!”
  说罢也不再看弟弟,省去烦心事。
  一旁的赵普再次感觉自己在这里分外多余,本想在官家面前诉诉苦夸夸功的心思也随着最后的消息烟消云散。
  最终也只能在心中暗叹一声:
  何其苦也?
  ……
  李世民捏了捏眉心,嘟囔了一句:
  “竟这般复杂?”
  本想说点什么,但想想这宋承唐,所历的便是唐末乱世,于是最终也还是不说什么了。
  一直沉默的长孙无忌倒是想起一件事:
  “那后世既可鉴骨而知死于何病,那便将那赵大起棺验骨,则此谜虽不至于立解,但应当也能多知不些许情况。”
  他如今没事儿在家就遍揽前朝律例,最为羡慕者便是后世那根据曹操尸骨鉴定其死因的手段,毕竟就他所见来说,死无对证这件事并不罕见,也是不少案件办理停滞的原因。
  魏征点头,房玄龄摇头,杜如晦直接出言点破道:
  “这赵大所葬何处吾等不知,但想来距汴梁应当不远。”
  “北宋亡国,京都失陷,帝陵……”
  于是长孙无忌也只能叹息一声,如果可以他还真想知道这手段能力。
  不过他也忽然想到,自己被流岭南,随后被侄儿追令赐缢,尸骨恐怕亦无处寻了。
  而听闻这赵大很可能被掘坟了,李世民当即便想要前趋至光幕前,随即就被眼疾手快的长孙皇后哭笑不得的拉住袖子:
  “二郎不可为此无稽之事。”
  小名都被叫了出来,于是李世民也只能放弃,但还是解释了一下:
  “朕乃仁义君子,不过是欲令这赵大明仇而不忘也。”
  这个说法很有说服力,甘露殿没一个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