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克雷数学研究所:我该怎样做才能颁奖?(月票一千加更)


小说:大国院士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猫   类别:超级科技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179673/ 为您提供大国院士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原本arxiv论坛的恢复,学术界的各大专业论坛倒是安静了下去,数学界和物理学界的学者们纷纷看论文去了,只留下小猫三两只在论坛上时不时的问一下情况怎么了。
  但网络上的热议,才刚堪堪开始。
  不只是在论坛上议论的学术界人士,当消息传递开来的时候,互联网上吃瓜群众议论纷纷。
  华国的互联网上,讨论这件事的很多,国外的推特与脸书上,也有不少的吃瓜群众在发表着相关的看法。
  不得不说,互联网上的讨论的确有一部分映射到了现实。
  比如克雷数学研究所,就在讨论七大千禧年难题的重新挑选之类的问题。
  他们还真没想到在二十一世纪初会出现一个这样的变态,一个人在短短六七年的时间内就干掉了快三个千禧年数学难题了。
  平均两年一个,这速度,快到让人难以置信。
  要知道这可是千禧年难题,它又有一个称呼叫做‘世纪难题’,其名称对应的意味不言而喻。
  事实上,克雷数学研究所当初将这些难题挑选出来的时候,预计的时间是数学界需要用一整个二十一世纪的时间才能解决这些难题的。
  结果谁也没想到二十一世纪初才二十来年的时间,就已经被人解决掉数个了。
  包括佩尔雷曼解决的庞加莱猜想在内,如今七大千禧年难题已经被干掉了整整三个。
  庞加莱猜想、霍奇猜想、NS方程。
  如果再算上眼前这个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难题,那就是四个了。
  这意味着七大千禧年难题已经被人干掉超过一半的数量。
  尽管眼前这个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难题如今还未被解决,那位徐教授上传的论文哪怕是最终通过了审核也只是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一半。
  但不得不说,对于数学界来说,如今都快默认被这位徐教授盯上的问题会迅速被解决了。
  如果按照他以前解决千禧年猜想的速度来看,恐怕剩下的一半在他手上也撑不过今年剩下的时间。
  老实说,自从七大千禧难题公布以来,便不乏前赴后继的挑战者。
  但从2000年公布至今,除去在03年的时候,佩尔雷曼花费了六年的时间解决了三维的庞加莱猜想,彻底证明了这一难题后,往后十几年的时间千禧年难题几乎没有任何的推进。
  无论是哪一个猜想,数学界对其的推进工作都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然而自从那位徐教授横空出世后,他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就连续干掉了两个。
  而如今,他又将目标锁定在了‘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难题’上。
  不得不说,再这样下去,七大千禧年难题真的‘名存实亡’了。
  而除了商量是否补充七大千禧年难题外,另一个更让克雷数学研究所头大的事情是,他们该如何颁奖!
  众所周知,七大千禧年难题出名的原因除了这些题目均是由顶级数学家挑选出来的,难度顶尖外,最吸引人目光的就是它那巨额的奖金了。
  每一道题目都能获得一百万的奖金,这应该是当今数学界内奖金最高的项目了。
  然而从2000年到现在,七大千禧年难题已经被解决了三个,他们连一百万都没有发出去。
  前有佩尔雷曼这种苦修士一般根本不在乎名利的怪人,他连菲尔兹奖都没去领。
  后有徐川这种连续解决了两个千禧年难题怪物,他倒不是淡泊名利,但他压根就不缺钱。
  一百万米金,对于那位徐教授来说,大概也就九牛一毛。
  其他的不说,光是他在锂电池领域弄出来的人工SEI薄膜,就让他赚取到了十数亿米金的专利费。
  对他来说,一百万米金压根就不值一提。
  以至于到现在,七大千禧年难题都被解决了三个了,但克雷数学研究所为此准备的颁奖仪式,连一次都没有成功的举行过。
  而眼前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难题也在推进解决中,克雷数学研究所更焦急了。
  总不能七大千禧年难题都被人解决了,他们为此准备的奖金一分都花不出去吧?
  这也太让人笑话了。
  还是说,传说中的那个‘解决了七大千禧年难题的数学家,都对钱失去了兴趣’的魔咒,真就影响了这些数学家么
  谢特,他们到底该怎样做,才能将这个奖颁出去?
  给人送钱都不要的吗?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热议并不只是发生在国际数学物理论坛上,
  很多数学界和物理学界的知名学者,都对徐川上传的‘杨-米尔斯方程解的存在性与解的证明论文’表示了关注。
  米国加州,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中。
  陶哲轩从自己的助理手中迅速接过了下载下来打印好的论文,黑色瞳孔中渐渐开始闪烁起了兴奋的神采。
  对于他这样的顶级数学家来说,没有什么是比看到一道数学难题被解开更让人兴奋的了。
  “让我来看看,你在数学领域的功底,到底走到了哪一步!”
  推了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陶哲轩忍不住兴奋和期待的神色,捏了捏拳掌,有些迫不及待坐在了办公桌后面。
  对于一个七大千禧年难题级别的数学猜想而言,是否解决它对于数学界来说很重要,但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个结果其实又不算那么的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在解决这个千禧年难题过程中所使用和创造的方法,以及数学理论和工具等等方面的东西。
  数学和其他学科完全不同,它重视结果,但更重视过程。
  结果对于数学来说带来的是唯一,成功或失败。
  而过程,对于数学来说,带来的却是无限的可能。
  就像是徐川在解决霍奇猜想过程中所创造的‘代数簇与群映射工具’一样,它的用途远远不止于解决霍奇猜想。
  徐川的学生,阿米莉亚和谷炳两人解决的布洛赫猜想,就使用了一部分这项工具。
  因此相对比结果来说,数学界更加重视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创造的工具,亦或者思路与方法。
  办公桌后,陶哲轩在拿到论文后,注意力就已经全部被吸引了进去。
  快速的略过那些对他来说熟悉无比的简述和前言后,从正文的第一行开始,他的目光就再也无法从上面挪开了。
  那行云流水的演算过程就宇宙间最神秘的真理一样,夺人心扉,充满了魔力,让人沉醉其中不可自拔。
  尤其是论文中对偏微分方程与阿尔贝对称群的研究,深入到了令他都感到难以置信的地步。
  而更关键的是,那在高维的流形上设置的具有可微结构的不变性耦合子,犹如在海峡中架起了一座通向彼岸的大桥一般,让人可以直达对岸。
  “.真是太难以让人置信了,他在数学上的研究,比以前更强了!”
  用了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陶哲轩才将论文完整的看了一遍,随即便在心中忍不住发起来感慨。
  这一篇论文,尽管没有像‘代数簇与群映射工具’‘微元构造法’一般直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数学工具。
  但论文中对于微积分、偏微分方程、群论、流形等多个基础数学领域的研究,可以说是精妙绝伦,哪怕是看一眼,都会让人不由自主的赞叹。
  而办公室的角落中,在看到他终于暂时放下手中的论文后,正在自习的学生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教授,在伱看来,徐教授他.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在过去的几个小时中,他自然也看过这篇论文,但以他的数学能力,想要看懂这篇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这种数学界最顶尖的猜想,别说是证明论文了,就是想要完全弄懂题目和相关的含义对于寻常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因为那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往往都是最深最前沿的。
  虽然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难题的确没有其他的猜想那么难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这个还未毕业的博士生就能弄懂证明过程。
  事实上,整个数学界在短时间内有能力弄懂这篇论文的,不会超过两位数。
  听到了这声询问,捏在陶哲轩手中的论文,终于被轻轻的放在了桌子上。
  看了一眼自己的学生,陶哲轩思忖了好一会才开口道:“对于这种最顶尖的猜想,只凭我一个人的意见,恐怕是无法对如此重要的论文做出判断的。”
  “不过.”
  微微顿了顿,他接着道:“如果要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那他大概是做到了。”
  “至少,我现在没有在论文中找到很明显的缺陷。”
  PS:月票满一千加更,晚上还有一章,继续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