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刘晔:“如今形势一片大好……”


小说: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作者:烈日吹冰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179186/ 为您提供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第191章刘晔:“如今形势一片大好……”
  在决定见诸葛亮之前,张绣早已经拟好了腹稿。
  对于张绣来说,遇到这个时间点的诸葛亮既有坏处又有好处。
  坏处很明显,现在的诸葛亮未及弱冠之龄,还不是完全体。
  他跟历史上那个未出茅庐就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之计,初出茅庐和鲁肃一起促成孙刘联盟对抗,号称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诸葛村夫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好处同样也很明显,现在的诸葛亮就像一个没有工作经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初任公务员。
  说服他根本没有必要像刘皇叔三顾茅庐那样麻烦,再加上张绣对其叔父的救命之恩,只要他能亲自出马,基本就没有问题。
  至于成长……以诸葛亮的妖孽体质,把他放到自己军中大概率会比原本历史上成长得更快。
  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此时见火候到了,张绣双目炯炯地盯着诸葛亮,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之所愿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被无数穿越者拿来装逼的这四句话在诸葛亮耳旁响起时,还是少年的诸葛亮只觉得热血上涌、头皮发麻。
  他呆呆地望着张绣,微张着嘴,思绪混乱,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诸葛亮把这四句话默念了一遍又一遍,只觉得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此时此刻,诸葛亮突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仿佛看到自己的眼前出现了一条康庄大道。
  在那道路的正中央,保持着微笑的张绣正在朝自己招手。
  原本身材高大的张绣此刻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更是变得无比高大。
  这份气魄、这个宏愿……
  这不正是自己应该为之毕生追求的吗?
  相比之下,自己让汉室幽而复明的目标都有些小家子气了。
  张绣眼看诸葛亮过了许久都没能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这才意识到自己这次貌似是把少年诸葛亮震得有些太厉害了。
  想想也是,这四句话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名言。
  倒不是张载就比丞相更厉害,只是张载所在的年代距离如今足足有千年之久。
  中华民族千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和无数先贤的经验让张载有了充足的理论基础,就如同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那般,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诸葛亮。
  况且张载提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真正的名士,三观已经定型,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因为张载侨寓于凤翔眉县横渠镇,所以世称横渠先生,这四句话也被后人称为横渠四句。
  横渠先生病逝时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收回思绪,张绣还是决定打断诸葛亮。
  他咳嗽一声,用深沉的语气说道,“孔明,你可愿与我一同实现此愿?”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横渠四句对少年诸葛亮造成的影响远比张绣想象中要大,当听到张绣问出这个问题以后,诸葛亮凝望着张绣,毫不犹豫躬身拜下:
  “为图将军之志,承蒙将军不弃,亮愿效犬马之劳!”
  张绣连忙上前将诸葛亮扶起,心中大定。
  大事成矣!
  想到自己能够在这个时间点就同时获得贾诩、祢衡、刘晔、鲁肃、诸葛亮这几个原本分属三国的名士效力,张绣忍不住畅快的大笑起来。
  随后张绣就把诸葛亮介绍给了刘晔和鲁肃。
  面对已经颇有名气的刘晔和鲁肃,诸葛亮表现的不卑不亢。
  但是在刘晔和鲁肃看来,诸葛亮只是一个相貌英俊的少年,实在不明白张绣为什么会对他如此重视。
  特别是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南阳的刘晔,他非常清楚张绣为了这个人下了多大功夫。
  早在张绣第一次离开南阳的时候,张绣就已经让贾诩安排人去找诸葛亮,只不过后来并没有找到。
  后来在豫章正巧遇上了诸葛亮的叔叔,这才知道诸葛亮为避徐州战乱来到了荆州,一直留在刘表这里。
  还有这一次,张绣说是来见刘表,但刘晔却知道张绣真正是为诸葛亮而来。
  上一个被张绣这样对待的人是赵云。
  不远千里专程跑到常山去把人给架了回来。
  赵云的年龄同样不大,但跟随张绣不过半年,却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价值。
  个人武艺就跟张绣不分伯仲,力压甘宁、魏延、太史慈等更早加入张绣团队的猛将。
  指挥能力更是不用多说,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将领,假以时日更有可能成为统率一方的大帅。
  有鉴于此,刘晔和鲁肃都对眼前的少年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结果抱着这份心思简单一聊,刘晔和鲁肃顿时肃然起敬。
  这个少年当真不得了!
  谈吐不俗、思维敏锐、条理清晰,对于当今天下大势不说是了如指掌,也是见解独到,令人刮目相看。
  两人自问在诸葛亮这个年纪还做不到这一点。
  想到这里,刘晔和鲁肃不禁对望一眼,均是看出了对方心目中的疑惑。
  主公到底是从哪里打探到的消息?
  居然连这么一个少年都不曾放过?
  诸葛亮同样也对刘晔和鲁肃的才能有些佩服,暗道主公不愧是有大志向的人,此二人皆非等闲之辈也!
  想到张绣对自己的信任,诸葛亮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绝不能被其他人比下去。
  当天晚上四人彻夜长谈,直到天色微明这才各自回去休息。
  如果是刘备,这个时候肯定会选择跟诸葛亮抵足而眠,进一步增进感情。
  然而张绣却不是刘备,在诸葛亮有些失望的目光中还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在荆州又待了几天,张绣等待诸葛亮收拾了行李,便拜别刘表返回南阳。
  不同于历史上初出茅庐的诸葛亮,诸葛亮之弟诸葛均也随几人一起回到了南阳。
  按照张绣的想法,诸葛亮自然是要一直跟着自己,至于诸葛均干脆就留在宛城,干点啥都可以。
  回到南阳不久,鲁肃便赴弋阳上任。
  考虑到鲁肃毕竟是刚刚加入张绣团体,独自上任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恐怕难以服众,张绣又安排了甘宁和他一起过去。
  以甘宁的资历和实力,应付诸事自然是绰绰有余。
  正好甘宁因为这段时间守在南阳,没能跟着张绣打徐州和豫州闷闷不乐,一听有机会外出顿时大喜过望,二话不说拖着鲁肃就跑。
  至于留守南阳的人选张绣也早就心中有数,高顺为主,雷薄、雷叙两兄弟为辅。
  雷薄一听自己要留守南阳,整个人顿时就蔫了。
  说来也巧,他分明跟着张绣去了徐州和豫州,可偏偏连一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有遭遇。
  跟着张绣来到徐州的时候,魏延和太史慈已经跟吕布打完了。
  等张绣要亲自跟吕布战斗的时候,巧合又被安排到了已经结束战斗的广陵。
  之后在他个人的强烈意愿下,便跟着张绣去了豫州。
  可偏偏又是赵云先行一步。
  每一次雷薄都恰好加入了不需要战斗的队伍,已经处于崩溃边缘,于是这一次他果断选择加入了赵云的部队。
  反正看起来张绣是不太可能亲自动手了。
  谁知赵云接下来又被张绣安排去寻找刘辟,反倒是他刚刚脱离的张绣亲自领兵征战四方、大杀特杀。
  雷薄却因为跟着赵云,变成了说服刘辟加入的一员。
  诸如此类的事情实在太多。
  直到最后的汝水之战,雷薄又好巧不巧的成为了留在新蔡城中的那一部分……
  结果就是直到跟着张绣回到南阳,雷薄唯一经历过的战斗就是黄巾军跟张绣一开始合作围攻汝南城的那段时间。
  可是李典和吕虔偏偏不肯出城。
  如今听到这一次又要跟高顺留在南阳,雷薄整个人都不好了。
  “你们不要这样,我想打仗啊!”
  张绣自然不知道麾下将领的小心思,他把刘晔和刚刚加入的诸葛亮叫了过来,开始跟两人探讨下一步战略。
  “主公当谋荆州!”
  刘晔仿佛是早就想好一般,直接就拿出了自己的建议,“上次主公离南阳之时,晔便与文和献计主公:以南阳、江夏,庐江三郡为基,西可进荆,东征江左,北上豫州。
  如今南阳、江夏已为主公所得,孙策虽将平定江东,然豫州汝南亦被主公拿下九县,如今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固晔便以为主公当图荆州也!”
  眼下情况的确是比当初张绣离开南阳时贾诩和刘晔的谋划更加理想:张绣用一年时间就拿下江夏,还从汝南和徐州割下了一块肉。
  所以刘晔现在很有底气。
  诸葛亮有些意外地看向刘晔。
  刘晔和刘表同为宗室中人,谋起兄弟的家业竟是毫不客气?
  不过单说刘晔的谋划,诸葛亮却是心存疑惑。
  忍不住发问:“江夏太守不是文聘,子扬兄为何说其为主公所得?”
  他这话刚一出口,自己先反应过来,目光中露出惊讶之色:“莫非文聘亦是主公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