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隐忍!


小说: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作者:烈日吹冰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179186/ 为您提供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第136章隐忍!
  张绣在打败孙策以后就窝在江夏,一段时间内哪儿都没去。
  其实他原本是想趁着袁术新败和自己拿下江夏的这股势头一鼓作气攻下舒城,既而拿下整个庐江郡。
  那样一来他便可以真正坐拥三郡之地,战略纵深更加广袤。
  但贾诩却不建议这么做。
  他的理由很充分:
  张绣能够顺利拿下江夏,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俱全。
  那个时候天下人的目光都盯着寿春,注意到江夏的人并不多。
  即便是有人注意到了,也腾不出手来管他。
  偏偏黄祖又不得人心,加上孙策这个外敌入侵,张绣的到来便如同久旱的甘霖一般。
  但如今曹刘吕三家联军已经撤军,就连渡淮逃难的袁术也重新回到了寿春。
  此时张绣再去打庐江,以袁术的性格,十有八九会恼羞成怒。
  虽然连续历经了两次大败的袁术已经不比巅峰时期,但兔子急了都要咬人,更不用说袁术这瘦死的骆驼。
  所以张绣此时不宜和他硬拼。
  一旦战事不顺,曹操、刘表就会像闻着腥的恶狼扑过来咬他一口。
  所以与其去抢迟早会是自己的半个庐江,倒不如关起门来一门心思搞经济,等到时机成熟再做打算。
  贾诩一番话说下来,中心思想就是两个字:
  隐忍!
  张绣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于是从善如流,一边下大力气建设江夏,一边等待时机。
  谁知这一等就是整整一个多月。
  连婶娘都被他给等来了。
  邹氏一到,张绣每天的日常又多了一项:和她一起玩鸟。
  离开南阳来到新的环境,邹氏明显开朗不少。
  跟张绣相处时也变得随意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时不时就强调让张绣恪守礼数。
  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相处模式也越来越像普通的异性朋友。
  不过张绣和邹氏却都没有察觉。
  倒是贾诩的女儿贾氏旁观者清,隐隐看出了一些端倪。
  不过想到自己父亲跟张绣的关系,还是保持了沉默。
  话说这日,张绣刚刚从邹氏屋中出来,便遇上了来找他的贾诩。
  注意到贾诩的神色,张绣奇道:“何时如此着急?”
  贾诩从袖中取出一书,对张绣说道:“孔文举使人致书主公,言曹操欲出兵攻吕布,特来告知。”
  “曹操要打吕布?”
  张绣略一回忆,对了,貌似吕布就是在这一战兵败身死。
  三国第一猛将陨命白门楼。
  自此以后,人人都说自己可以跟吕布过上几招。
  这应该算得上继袁术称帝以后的一件大事,想到这里,张绣一拉贾诩,“走,叫上仲业,咱们去大厅说。”
  尽管文聘到现在为止还不愿意叫张绣一声主公,但是每次商量事情,张绣从来都没有把他落下过。
  等文聘赶到,张绣和贾诩正好也看完了孔融写的信。
  张绣把信递给文聘,用目光示意这里有些好康的,随即转向贾诩:
  “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o
  给了张绣一个熟悉的表情,贾诩略一思索,回答道:
  “郭嘉其人,诩亦有所闻。
  此人出自颍川郭氏,初为袁绍部下,却因袁绍好谋无断而去。
  后曹操因戏志才之死向荀彧求才,荀彧便向曹操举荐好友郭嘉。
  素闻此人才策谋略,乃世之奇士,坊间亦有‘鬼才’之称。
  今日得见其十胜十败论,绝非浪得虚名。”
  到底是贾诩,短短一番话几乎把郭嘉整个人给概括了。
  言语中还提及了一个英年早逝的谋士戏志才。
  张绣想了想,郭嘉作为戏志才的替补,同样也是英年早逝。
  在他穿越的那个世界里,郭嘉的名气不是一般的大。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郭嘉才是三国第一谋士,什么卧龙凤雏二荀都得靠边站。
  至于理由就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
  对于这种说法张绣自然是持怀疑态度。
  不过单看这篇十胜十败论,再加上贾诩对其的推崇,把他列入第一梯队的谋士还是没有问题的。
  郭嘉死得早是事实。
  所以卧龙始终没有机会跟郭嘉一较高下。
  不过自己在穿越以后已经改变了不少事情,在蝴蝶效应的作用下,也许这两人在未来未尝不能一较高下。
  这不是原本应该和郭嘉一起为曹操出谋划策对付袁绍的贾诩现在已经成了对手吗?
  听完贾诩的话,张绣突然想起了先前带队去冀州找赵云的郭平。
  “我记得子扬亦是出自郭氏,他跟郭嘉可是同族?”
  贾诩摇了摇头,“子扬出身太原郭氏,郭嘉乃是颍川郭氏,二者并非同一支。
  太原郭氏先族郭亭乃我朝开国功臣,后郭遵、郭全、郭缊俱为官至二千石的高官。
  颍川郭氏乃太原郭氏分支,远不及太原郭氏显赫。”
  “原来如北”,张绣表示明白,“文和你继续说。”
  贾诩端起茶啜了一口,见文聘看完了信,朝他微微点头,又说道,“若我是郭嘉,亦会建议曹操先征吕布。
  只因吕布其人有勇无谋,但若置之不理,必如先前对刘备那般,趁虚去攻许都。
  只有打败吕布,方可再做其他。”
  文聘心中一凛:“文和先生是说……一旦吕布被曹操平定,便会来攻将军?”
  “那倒未必。”
  贾诩笃定地说道,“以诩之见,曹袁之间必有一战。
  然眼下还有幽州公孙瓒、河内张杨、长安李傕、徐州吕布和主公势力盘桓交错二人之间。
  操必会尽力延后与袁绍之战,唯有两人直接在河岸对峙,避无可避,方才一战。
  是故曹操平定吕布后,亦可先行解决张杨、李傕之事,并非一定要对主公出手。”
  文聘还有一个疑问,索性一并问了出来,“为何曹操不先征刘使君?”
  对于文聘的疑问,贾诩只回答了他四个字:“先北后南。”
  文聘略一思索,便明白其中的关键,顿时对贾诩更加钦佩。
  经过这段时间的共事,文聘发现刘表麾下没有一人能跟贾诩相提并论。
  别说刘表麾下,便是贾诩与曹操麾下的郭嘉、二荀、程昱相比,也不逞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而能使这般人物心甘情愿投资的张绣自然更了不得。
  又想到这段时间张绣对他的礼遇,文聘的内心不免又有了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