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心证


小说: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179003/ 为您提供满唐华彩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圣人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花萼楼下,乐手们以铜琶铁板弹奏着,伴随着雄浑的曲乐,红衣弟子们满场飞舞,矫若游龙,挥洒出万千气象。
  曲终,喝彩声中,她们退下舞台。李十二娘想到方才偶遇薛白听到的玩笑话,抹着额上的汗水,追上公孙大娘,问道:“师父,你收养了七名孤女吗?”
  公孙大娘道:“为师收养的岂止七人。”
  “那是真的?”李十二娘道:“薛郎说师父收养的七名孤女名扬江湖,称为‘七秀’,又有七秀十三钗,皆是闻名遐迩的人物,弟子怎从未听说过?”
  “薛郎逗你玩的。”
  “啊?”
  李十二娘正觉失望,忽听得那边一阵惊呼,她站在台阶上转头望去,见十数只大象正缓缓走来。她看得呆住了,一时忘了离开花萼楼。
  她还算是见多识广的,周围一些没见过大象的宦官、宫女则差点把手中端着的杯盘落在地上。
  大象们身上有着隆重的装饰,迈着粗笨的脚步走到了广场前,打了个响鼻,抖动着扇子般大的耳朵,引来无数惊叹。更让人们惊讶的是他们长长的鼻子,灵活地卷动着,有规矩地起舞。
  但其中却有一头大象并不肯舞,长长的鼻子卷着,仰着头嗷嗷乱叫。
  “它鼻子里卷了东西!”有眼尖者大喊道。
  “那是什么?”
  很快,有宦宦端着托盘过来。
  那大象似通人性,把长鼻舒展开来,落在托盘上的竟是一棵巨大的灵芝。
  “这是……大象为圣人献瑞贺寿啦!”
  “神迹啊。”
  围观者们抻长了脖子,兴奋地议论不已,没想到有生之年竟能见到如此奇妙之事。
  那棵大灵芝被送进大殿内,呈在了李隆基面前。
  “圣人,灵象献瑞,圣人得此灵芝,必将千秋万岁!”
  “好!”李隆基听了心情大好,朗笑道:“再搬一箱金钱来,今日人人有赏!”
  高力士代为先看了那灵芝,讶道:“怎还带着土?这灵芝莫不是刚摘下来的?”
  这问题难倒了众人。
  “回高将军,兴庆宫并未种有灵芝。”
  “去看看,这灵象是从何处采来送给圣人的。”
  “喏。”
  大象之后,入场的则是犀牛。
  莫小看只是十余只动物,这犀牛其实非常珍贵,它们是爪哇犀,乃是南海爪哇国进贡的。而关中的天气已经比远古时寒冷了太多,并不适合这些贡犀生存。哪怕它们被安置在皇家园林里精心照料,免不了因水土不服而死。
  所以,今日贺寿的犀牛代表着藩邦的臣服、皇家园林强大的物力人力,是大唐无比强盛的象征,是圣人丰功伟绩的写照。
  千古一帝,不外如是。
  但,这还不是最了得的,千呼万唤,舞马终于出来了。
  整齐的马蹄声响起,仿佛来的只有一匹马。可人们转头看去,见到的是如洪流一般的马群。四百匹马齐奔,呈现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鼓来!”
  李隆基也兴奋了起来,脸上容光焕发,亲自登上了高台,走到了一面大鼓前。
  所有的表演里,唯有舞马,永远是他亲自指挥的,用他的鼓点。
  他拾起鼓槌,像是将军握住了大刀,文人握住了毛笔,舞马们欢呼着,跃上了三层高的板床。
  “咚、咚、咚……”
  随着鼓点,舞马们开始摇头晃脑,马蹄踏着节拍,腾跃飞旋,所谓“随歌鼓而电惊,逐丸剑而飙驰”;它们身披锦缎,颈挂金铃,鬃毛系珠,所谓“紫玉鸣珂临宝镫,青丝彩络带金羁”;除了起舞,它们甚至还会极为高难度的动作,踏上了板床之间悬着的绳索,所谓“婉转盘跚殊未已,悬空步骤红尘起”。
  人们已经忘了惊呼,张大了嘴看着这一幕。
  随着曲乐渐终,为首的一匹舞马衔起了一个酒杯,拾阶而上,登上了高台,跪倒在李隆基的面前,正是“一朝逢遇升平代,伏皂衔图事帝王”。
  乐曲停歇,歌者却还在动情高唱。
  “吉良乘兮一千岁,神是得兮天地期。大易占云南山寿,走参走覃,共乐圣明时。”
  “圣人千秋万岁!”
  也不知是谁先破声高喊了一句,宫城内外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
  往年的千秋节,气氛到这里都是达到了顶点。
  之后,舞马便要离开花萼楼,它们似乎极不舍圣人,频频回首,不愿离去。牵马人扯着缰绳拉着它们,它们也乖巧地没有嘶鸣。
  有宦官急匆匆地从远处奔了回来,因太过激动,不等到了圣人前面就大喊大叫着。
  “长灵芝了!”
  “何事喧哗?”
  “报高将军,大同殿的柱子上长出了灵芝,还有神光照殿!”
  声音传到了公卿重臣们耳里,他们脸上自然浮起了惊喜的神态。
  “这是出了祥瑞啊。”
  “如此祥瑞,天佑大唐,天佑陛下。”
  杨国忠是最激动的一个,被这接连而来的喜事冲昏了头脑,连大臣礼仪也不顾,当即奔到了李隆基面前,有些语无伦次地道:“陛下神文圣武,故天降祥瑞啊!臣以为将陛下生辰设为‘千秋节’尤有不足,千秋万岁终有尽头,望陛下顺应天意,取‘天长地久’之意,改为‘天长节’。”
  李隆基深深看向了杨国忠。
  他分明是看破了这些臣子们的献媚讨好,但还是因这些吉祥话而感到了满足,像是心尖上被浇了蜜。
  因他已达到了千古一帝的高度,横亘在他面前唯一的烦恼只剩下生命的长度。
  天长地久,多好的寓意。
  “允!”
  “愿吾皇天长地久无尽时!”杨国忠纳头便拜。
  喜庆的气氛又被推高了一层,由此,大唐盛世也被推到了最高处。
  一轮火红的夕阳则已坠在了天边,很快便要落下。
  夜至,到了放烟花的时候了。
  ~~
  烛台被端到了案几上,照亮了李亨脸上略有些僵硬的笑容。
  他正举着酒杯遥敬着李隆基,但李隆基没有看到,尤在认真与杨玉环说笑,指着殿外的天空,像是在谈论一会的烟花典礼。
  李亨放下酒杯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就像他手里拿的太子之位一样。
  好在,李俶即时来为他解了围,朗声唤了圣人,父子二人同时敬了李隆基一杯,祝他万寿无疆。
  “好,好,好。”李隆基连说了三个好,当着群臣,欣然接受了这祝福。
  李亨眼神里的孺慕之情愈深,孝意似能从中流淌而出。
  他心里咀嚼着“万寿无疆”这四個字,对祖宗社稷揣着无比的悲悯。
  此时,李倓也就与他的父兄分开了,他的随侍宦官遂趋步上前,附耳小声道:“杜五郎想要相见,称有要紧事。”
  “我去见他。”
  圣人马上也要移驾了,登到最高处观烟花,群臣则得移到花萼楼前的空地上。李倓遂提前离席,出了花萼楼,果见杜五郎缩在角落里探头探脑。
  “你怎此时才来?”
  李倓随手递了一个油布包着的糕点过去,笑道:“知你嘴刁,我偷偷打包了一块蝴蝶酥,这是宫中独有,尝尝可入得了你的口。”
  他虽贵为皇孙,为人却甚是义气,待杜五郎确是好得没话说。就像是当年杜五郎也会偷偷从家里拿吃的给薛白。
  杜五郎接过,却是揣进怀里,道:“饿死我了,可眼下却顾不得吃,你可知,方才我差点被拦在宫外了。”
  “为何?”李倓道,“你为圣人筹备烟花典礼,谁敢拦你?”
  “袁大监,他拦也有拦的道理。”
  杜五郎竟还为袁思艺说了句好话,之后附在李倓耳边,以极轻的声音道:“他怀疑烟花有问题,恐有人要行刺圣人。”
  “莫耍笑。”李倓十分冷静,严肃着神情提醒了杜五郎,“这不是闹着玩的。”
  “真的。”杜五郎道,“我悄悄与伱说,不久前,我在烟花的原料里发现了箭簇。”
  “谁在主使?薛白?”
  “旁人不知,我却知道,薛白不过是发明了烟花,其余事根本就是不管的。”杜五郎说着,反问道:“你可知圣人为何要办这烟花典礼?”
  “为何?”
  “看似为了取乐,实则是让薛白把烟花与火药的制法交到军器监、将作监。他虽是烟花使,每日只知追着小娘子们跑,一次都没到过烟花作坊。”
  李倓道:“我、阿兄,与他去过一次。”
  “哦,那他只去过那一次。”
  李倓当即察觉到不对,问道:“那是由你全权负责?”
  “薛白让我到烟花坊盯着,可我也只是盯着。”杜五郎道:“就我,能负责得了什么啊?”
  “怎么会如此?”李倓讶道:“那偌大的烟花作坊,到底是由谁在负责。”
  “当然是将作监,工匠皆是从将作监调来的。”
  “李齐物?”
  李倓小声喃喃了一个名字。
  他对朝堂上重要官职的变化一清二楚,知道李齐物是在李林甫死后,给杨国忠送了礼,从李岫手中夺走了将作监的官职。
  当年宣阳坊失了火,据说也是从李齐物的宅院烧到虢国夫人府,险些烧死了贵妃。
  表面上看,李齐物如今是杨国忠的人。可李倓心里很明白,李齐物之所以得罪李林甫而被远贬,就是因为亲近李适之,是实打实的东宫一党。
  居然是李齐物,今日之前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闷声不响地布置了大事吗?
  可一旦出事,岂可能真不被人注意到?
  想到这里,李倓悚然而惊,当即转头向李亨所在的方向看去,只见李亨已经带着百官就位了,被那么多官员围着,想找这位太子说句话是不可能了。
  他目光一转,偶然间却看到不远处,有个身影正与一个小宦官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
  李倓一眼便认出那是长兄李俶。
  李俶与人说过话,有个抬头看向花萼楼高处的动作,之后,悄然拐入走廊那边的阴影里,不知做什么去了。
  “兄长?”
  “怎么了?”
  “没事。”李倓回过头来,看着杜五郎的眼睛,许久,问道:“我能信你吗?”
  “我说的都是真的。”
  “帮我瞒着。”
  李倓行事果决,当即有了决定,拍了拍杜五郎的肩,举步便跑。
  ~~
  “来了。”
  袁思艺正在高处看着李齐物忙碌的身影,辅趚琳忽然小声道了一句,指向了在宫中行走的一道身影。
  那是广平王李俶。
  李俶脚步匆匆,走路时偶尔回头看上几眼,以确定周围是否有动静。
  如此神秘,看起来确实像是居心叵测。
  但袁思艺心里没有立即下定论,而是回想方才与薛白的对话。
  他认为薛白或在诈他,但薛白却是从容自若地道:“袁大监再怀疑我无用,此事必然是牵扯不到我头上。”
  当时,袁思艺试探道:“薛郎任烟花使,倘若今夜出了半点差池,你还想不担罪责?”
  “对。”
  薛白笃定地应了这么一个字。
  这让袁思艺心里开始打起鼓来,之后,忽然想到了圣人的反应。
  圣人今夜不会登上花萼楼,也许还是会把那尊汉白玉的雕像摆上去。换言之,在他禀报圣人之前,圣人就察觉到了烟花典礼有危险。
  谁说的?
  薛白。
  “咻——砰——”
  第一颗烟火已经在兴庆宫通阳门上方绽放开来,噼里啪啦地绽出美丽的图案。
  宫城内外,也不知有多少人同时惊叹了出来。
  “圣人大寿,天长地久!”
  有人在奋力欢呼,想与烟花较量一下声量的高低。
  这欢腾的声响掩盖了一切,让人无暇顾及旁的。
  “咻——砰——”
  接紧着,一颗又一颗的烟花从宫墙窜上天空,以五彩缤纷的焰火照亮了兴庆宫。
  恍如白昼。
  李俶愣了愣,讶然地发现自己竟是因这光亮而被暴露在了众多的护卫、宫人面前。
  他反应也快,干脆卸下了斗袯,大步走向了李齐物。
  李齐物正在忙着统筹烟花的燃放。
  这本不属于他的职责,他是将作监,只管造烟花就行。但今日薛白运送烟花入宫时耽误了,来不及摆设、燃放,李齐物当即出手,调动将作监的人手帮忙。既是将作监的工匠造出的烟花,他们当然有燃放的经验。
  可以想到,今夜圣人龙颜大悦,赏赐必是不会少的。
  而薛白的功劳,李齐物有自信至少能分走一半。因他很聪明,一开始先是不露声色,让薛白承担了大量的攻讦,等到最后关头再出面,搏圣人欢心。
  “快!每颗烟花之间都不可断了!”
  正忙着,李俶已赶到了李齐物面前,有些着急地一把拉过他。
  “广平王这是做甚?”
  李俶不答,拉着他到无人处才低声道:“有人弹劾你行刺圣人。”
  “荒谬!”李齐物当即反驳,“简直一派胡言,为臣者岂敢有半分不轨之心?!”
  李俶道:“这批烟花是由你,或薛白督造的?”
  李齐物也是久经官场了,敏锐意识到这其中或有风险,遂抚须思量着。
  但他早已谋划好了如何攫取功劳,对他督造的这批烟花甚是有信心,末了,点点头,声音沉稳地应道:“自是由将作监督造,薛白虽任烟花使,实则尽日只顾倚红偎翠。”
  李俶闻言,脸色一变,加快了语气道:“我得到消息,就在方才,监察御史杨暄已出面弹劾烟花作坊的原料里藏了箭簇,或对圣人不利……告诉我,是花萼楼前最大的那颗吗?”
  “杨暄?箭簇?”
  李齐物愈发感到荒唐,反问道:“广平王信一个傻子的言论,却怀疑我不成?”
  “我绝非怀疑你。”李俶道,“而是担心杨国忠又要掀起大案对付我们……”
  李齐物没听他说下去,而是去拿来了两颗烟花,道:“杨暄所说的箭簇,可是这个?”
  李俶目光看去,那是一个竹筒形状的纸壳上挂着引线,竹筒前方插着一个箭簇,却是石头制成,打磨成心形,上面还绑着一枚金钱。
  “这是?”
  “圣人每年都要在花萼楼洒金钱,今年可由这些烟花来代劳。此为我特制的火箭烟花,名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李齐物说着,将那竹筒放在城垛上,箭簇朝上,用火把点燃引线,待引线燃尽,“咻”地一声,那箭簇飞向天空,划出漂亮的焰火。
  金钱与石箭簇大概要落在地上。
  “花萼楼上方,放了一千支这样的火箭。”李齐物道,“这便是今夜最大的一颗烟花,一旦绽放,它将无比耀眼!”
  “不会伤及圣人?”
  “我亲自督办,亲自摆放的,岂可能伤及圣人?”
  李俶有些愣住了,问道:“为何旁人皆不知此事。”
  “揭幕之前,岂可让旁人知晓了?”
  “那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李俶有些糊涂了,“平白无故的,何来刺驾一说?”
  “是谁与广平王透的消息?”
  “一个小宦官,自称是……”
  李俶忽然住嘴。
  那小宦官自称是鱼朝恩派来的,因鱼朝恩暗中襄助东宫一事鲜为人知,他当时没有多想,马上便相信了。
  此时想来,这怕是一个套圈。
  可这般捕风捉影,能套到谁?
  ~~
  “殿下。”
  李亨正抬头看着漫天花火,闻言收回目光,看向李辅国,问道:“何事?”
  “李齐物想要见你。”
  “这种时候?”李亨低声道,“待御宴结束。”
  “奴婢失礼。”
  李辅国先是告了声罪,凑到了李亨耳边,以几乎要亲到了他的距离把话语小心地送进耳朵孔里。
  “他说,等大烟花一旦点燃,就变天了。”
  李亨瞳孔猛地张大了。
  他恍惚了一下,感到极为意外,同时,有太多的问题想问问李齐物了。
  不自觉地,他的手指都在微微发麻。抬起头看去,花萼楼的高处,圣人的身影立在那,像是永远高不可攀。
  李辅国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反应,许久,这位太子却是一动都不动。
  “殿下?”
  李亨摁捺住了心中的疑惑,摇了摇头,以示自己寸步不移。
  他是太子,要领着百官在恭立在此,为圣人贺寿,等圣人洒金钱。此时能去哪里?
  多做多错,万一被人怀疑。
  他只是等着那烟花绽放。
  ~~
  勤政务本楼。
  与前方灯火通明的花萼相辉楼相比,这里显得安静了许多,给人一种繁华过后的空虚之感。
  可事实上,一个个的龙武军正沉默无言地列队于楼中。
  李隆基站在窗前,手持千里镜,望着满天的烟火,沉思着。
  “圣人,查清楚了。”高力士走来,小声禀报道:“薛白是诬告,那所谓的‘箭簇’并非用来刺驾,太子与李齐物没有实质的谋逆举动。”
  李隆基没有回答,像是沉醉在天空中那美丽的景象里。
  高力士略等了一会儿,秉持着维持社稷稳定的苦心,开口分析起来。
  “老奴查到,薛白任烟花使之后并不上心,诸事丢给杜誊,烟花都是将作监督造的,那杜誊小儿也是个糊涂的,无意中见到了几个箭簇,也不详查,告知了薛白,这才有了昨日薛白匆匆跑来告状之事……”
  昨日,在袁思艺入宫之前,李隆基见了薛白。
  薛白甚是危言耸听,称回了长安之后感到了诸多异常,比如建宁王无缘无故举荐杜五郎为王府参军,还邀他蹴鞠,并与广平王一起到烟花作坊查看,甚至,杜五郎在烟花原料里发现了箭头。
  “如此种种,臣担心,东宫万一有谋逆之举,恳请陛下以安危为重。”
  当时,李隆基就不信薛白。但,薛白所说的这些小小异动确也是真的,引得他想看看东宫到底想做些什么,这才有了今夜之事。
  高力士很快就查明了真相,只是一场构陷而已。然而,就像杜有邻案一样,水落石出之后,圣人依旧沉默着。
  “既是误会一场,老奴以为,该贬了薛白的中书舍人。”
  说话间,袁思艺的消息也送了过来。
  “禀圣人,袁大监派人与广平王说了李齐物被弹劾一事,他听说后马上去见了李齐物,两人单独谈了很久……”
  高力士当即在心中摇头,暗忖广平王还是太年轻,沉不住气,这种时候去见李齐物,岂不是表示了东宫就是与李齐物暗中有来往,这完全犯了圣人的大忌讳。
  而接下来的话,那传消息的宦官也不太敢说,犹豫了一会儿才开口。
  “奴婢拿了将作监的牌符去见了李辅国,说了圣人交代的话,太子……太子……”
  “太子如何反应?”李隆基问道。
  这是他在此等候消息以来,唯一问的一句话。
  “太子……没有反应。”
  高力士心中又是一颤,暗忖太子未免也太沉得住气了,这种情形还一动不动,难免要让圣人以为是在等着天子驾崩。
  还有一个问题,为何太子轻易就相信了呢?难道是曾与李齐物商议过吗?
  李隆基长叹了一声,开口道:“高将军,朕打算……”
  “咻——”
  花萼楼前最大的烟花绽开了,声音巨大,把他后面的话全都湮没了。
  但,高力士隐约听到了,圣人说的是“朕打算废太子”。
  再次面对这个问题,他已不知如何应对了,薛白对东宫的出手,竟比李林甫还要狠得多。
  他看向花萼楼上空灿烂的烟花,希望今夜能平安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