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护东胡中郎将


小说: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   类别:上古先秦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171259/ 为您提供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范统得知赵国灭掉匈奴,将半个草原揽入怀抱,设置漠南郡之后,敏锐的意识到,赵国未来必定会对东胡动手。
  这是一个机会!
  相比较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将东胡献给赵国可就快多了。
  届时即便不能封侯,想必也不会差的太多。
  当然,范统这么做是冒了非常大的风险的。
  赵国只有在吞并燕国之后,才有可能对东胡动手,如果赵国没有吞并燕国的想法,或者燕国挡住了赵国,那他的努力就成一个笑话了。
  不过,很快范统就从赵国历年对燕国的举措中推断出来,赵国绝对有吞并燕国的野心,并且成功的概率很大。
  只要赵国吞并燕国,届时不管对不对东胡动手,他都可以率众归降,成为赵国贵族。
  对于降将,中原一直有优待的传统,特别是他身份特殊,日后必然会像冯亭一样得到重用。
  不过这件事必须先和赵国打个招呼,最好能有个官方的身份,万一失败了,也好有个退路,至少不能让赵国在针对东胡的时候,随手把自己灭掉。
  因此范统在有了一定规模之后,立刻亲自前来面见李牧,寻求赵国的支持。
  本来这次范统偷偷过来也是见李牧的,听说赵括巡视到了这里,立刻请求李牧引荐。
  “寡人这里倒是有一个非常适合你的官职。”赵括沉思了一下,开口说道。
  范统对赵国来说很重要,若是范统能够全心帮助赵国,赵国未来灭掉东胡的概率将无限接近百分百。
  “大王请说。”范统说道。
  “护东胡中郎将。”赵括说道。
  “多谢大王,臣拜见大王。”范统愣了一下,继而大喜,俯身一拜。
  这官职听都没听说过,很显然是赵括刚刚开创的,但却极为适合他,而且中郎将可不是小官,已经能够作为一军主将,统帅大军作战了。
  也就是说,他在东胡可以自行征招军团,不仅东胡承认,连赵国也承认。
  “若是没有其他事就先回去吧,中午寡人设宴,不要忘了参加。”赵括说道。
  “诺。”范统大喜道。
  第二天,赵括启程离开了代郡。沿着飞狐陉一路南下,由恒山郡转道向东,前往武阳。
  路过恒山郡丹丘县的时候,赵括特地停下来巡视了一圈。
  本来是不需要经过恒山郡的,走蒲阴陉前往武阳更近。
  不过几个月前,赵括收到邯郸传来的消息,恒山郡丹丘县所有粮商联合在一起,偷偷涨价,破坏市场,严重损害朝廷和百姓的利益。
  朝廷收到消息后,以雷霆之势将这些商人全部绳之以法,发配去建设海岛。
  赵括进入丹丘县后,并没有发现粮价超过朝廷规定价格的粮铺,看来之前的整治还是有效果的,后遗症就是丹丘县的粮铺明显比其他地区少了很多。
  这是正常现象,慢慢的自然会有粮商过来。
  赵括没有管,直接走官道前往武阳。
  河间郡曾经分别属于燕赵两国,还有一小部分齐国领土,文化语言冲突尤为明显。
  除此之外,河间郡中部和东部还有不少盐碱地,地势低洼的地方经常发生洪涝。
  一旦发生天灾,百姓流离失所,便会自发性的迁徙,更加加剧了这种矛盾。
  这几年间,赵国一边大力治理盐碱地,一边开挖水渠,修筑河堤,治理洪涝。
  同时减轻赋税,兴建学校,推广赵国文化。
  等到白蜡出来之后,又引进白蜡树,培养白蜡虫,如今白蜡已经成为河间郡的支柱产业之一。
  除此之外,河间郡作为赵国唯一临海的郡县,还大力发展渔业和盐业。
  河间郡力求让每个人都有事做,只要足够忙,自然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斗争了,地缘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易水北岸的燕长城如已经变成了赵长城。
  不过由于赵国实力强大,并不需要依靠长城来防守燕国,年久失修下,很多长城段已经长满了杂草。
  燕国有意沿着涞水重新修筑一条长城来防守赵国,奈何长城一个极为耗时耗力的大工程,失去二十万壮丁的燕国实在是招不出这么多人。
  “大王。”郡守靳黈站在城外迎接赵括。
  “进城吧。”赵括挥手说道。
  “诺。”
  “在赵国过的可还习惯?”进入曾经的燕王宫之后,赵括笑着问道。
  武阳曾经是燕国的下都,有一座完整的宫殿群,就像赵国的信都。
  当然,现在都归赵国了。
  赵括巡游致至此,自然将曾经的燕王宫作为自己的行宫。
  “多谢大王关心,赵国和韩国同出一源,臣自是没有不适。”靳黈抱拳说道。
  他和冯亭加入赵国都是阴差阳错,算不得多喜欢赵国。不过两人都不可能回韩国了,即便韩国不介意,他们两张老脸也挂不住。
  况且赵国对他们也很好,河间郡的人口至少相当于三个韩国上党郡。
  当然,如果论地位,肯定没有在韩国高。
  毕竟韩国只有两个郡,而赵国有十几个。
  “这是商人从西域带来的玉石,寡人听说郡守平日喜欢把玩,便留了两块。”赵括看了刘平一眼,刘平顺势取出两块玉石放在靳黈面前。
  “无功不受禄,恕臣不敢受。”靳黈连忙起身说道。
  “郡守替寡人牧守一方,怎么能说无功?”赵括脸色一板,沉声说道。
  “那……臣就收下了。”靳黈说道,他确实很喜欢玉石之类光滑盈泽的东西,而且赵括送给他的更是顶级的于阗玉。
  虽然河西走廊和居延古道开通后,西域和中原通商更加方便了,但玉石的价格丝毫没有掉下来的意思,反而愈发坚挺。
  赵国俸禄虽然丰厚,逢年过节还有额外的奖励,但靳黈依然买不起这种高档的玉石。
  倒是有不少商人偷偷送给他,他没敢要。
  不是不想,是不敢。
  他还想着跟着赵括立功,以后混个封地呢。
  有了封地想要多少玉石没有?
  万一因为受贿被处置或者贬官,就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这也是不少官员内心的真实写照。
  相比较道德,很显然还是利益更能拌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