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张三丰出生辽东


小说:张三丰传   作者:张洞玄   类别:奇幻修真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16834/ 为您提供张三丰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这样的世道仿佛在那里都没有太平世界,有的只是战乱,但对于大宋王廷那些帝王将相,富商来说,临安城还是一个相对安定的地方,城里的人们享受着那不可多的安宁,比起其它地方战乱,民不聊生,死伤无数,这里算是天堂了。
  在北宋末期位于江西龙虎山一个姓张名裕贤的老者,他学精星算,上知天文,观看天象,知天下王气将从北方兴起,就携本支眷属移民到了辽东懿州,这才过上几年太平日子。短暂的安宁,没有持续多久,到了张三丰爷爷那一辈,在他刚出生的时候,整个辽东懿州范围已是金人天下,平静安宁的日子没有了,背井离乡的日子又要来了。
  这时在一座城镇中,已经吃过早饭,一个男婴诞生了。新生儿睁开一对大而明亮眼睛,骨碌碌转着眸子,望着眼前那陌生的世界,好像充满着疑问和别的小孩不同,这男孩一出生就不同寻常,原因是他诞生的时候,天空中祥云缭绕,屋顶被七彩霞光包围,盘旋在他们屋顶好久不曾散去,好像在预兆着什么,老百姓没有见过这些,但他们知道这是祥瑞。
  正在这个时候,战乱的烽烟蔓延到了他们这里,原来是金和蒙古开战了,这一打起来自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虽然还没有波及到他们性命,但蒙古兵的凶残他们是知道的,保不准什么时会打到这里了,那时他们就糟了。这里的老百姓为了生存,被迫无奈,又一次选择逃离,颠沛流离,能离开的都离开了,不能离开的也只有等死了。
  张家也在逃离的队伍里,那个小男孩被母亲抱着,也在人群中,这时的张家有两只族人,他们因为意见的不合,后来分散了,同其它逃难的人不知去那里了。剩下的那支族人,并没有选择和他们一起,但又实在没有地方可去,逃到深山老林里面又不现实,就选择回了大宋,依靠其祖上关系,在临安城定居了下来,转眼已过去三年时间。
  张三丰曾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记载,尤其是在终南山、武当山一带,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神奇传说。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张三丰的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他的出生地。甚至有的人明明知道,也装不知道,他们不想接受的是这样一个横亘古今的大人物怎么会出生在“人也不杰,地也不灵”的化外之地?相传在他出生时神乎其神,天降祥瑞于世,有七彩霞光缭绕。那么,他到底出生在那里呢?在今天的蒙古族自治县,一个叫塔营子村。并且在靠近101国道地方,有一座占地一百多亩的“张三丰仙居”。这座仿古建筑由大殿、偏殿、钟楼、鼓楼组成,在这庙宇里面,张三丰的铜像高高矗立,仙风道骨,令人肃然。塔营子村是古懿州所在地,至今还残存着一段百米长的城墙遗址。懿州当年是北方重镇,相传在大辽时,萧太后曾把它作为陪嫁送给自己的三孙女,而张三丰就出生在这里。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地方,但因为是神仙诞生地,这里又不那么平常,但凡名人的出生地都称之为故居,可为什么张三丰的出生地却被冠以仙居呢?这是因为在家乡人的眼中,张三丰不是凡人,他是神,他是仙。据史书记载,张三丰的祖父自称是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张道陵的后人。如果此言不虚,那张三丰可以说是大有渊源,因为张道陵的先祖就是协助刘邦夺得天下的汉留侯张良。
  张道陵祖籍江西龙虎山,东汉顺帝时期,他在这里创立“五斗米道”,曾得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其位由子孙世袭,到现在已有六十五代,在他死后,其孙张鲁在汉中三十余年,传播“五斗米道”,教化信众,自此中国本土宗教诞生,结合上古神仙方术,先秦老庄学说,这才形成道教。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汉中,张鲁不得不避走巴蜀,不久后归降曹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这时的“五斗米道”,已取得合法地位,得以公开在外传播,并逐渐影响日大,被称为天师道。
  张三丰的祖父于北宋末年携家迁入辽东,在金元交战时,又回到大宋,张三丰就是在此时出生。他的母亲姓谭,早年生过四个儿子,可惜全部早夭。年过四十,谭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就是张三丰。关于张三丰的出生,在懿州一带有很多传说,到今天也不知那个最准确,最为神奇的是这样一种说法:相传在1247年农历四月初九子时,将近临盆的谭氏在睡梦中突然惊醒,她急忙推醒身边的丈夫张居仁。说是梦见一只仙鹤从东海飞来,落到了他们家的房顶上。张居仁听完,喜上眉梢,高兴说道:“这是个好兆头啊?是不是咱们的儿子要出世啦?他是什么神仙转世?圣人诞生啊?”他的话音刚落,谭氏突然觉得腹中一阵剧痛。张居仁急忙喊来接生婆。约摸一顿饭工夫,一个体形硕大的男孩出生了。随着男孩嘹亮的哭声,院子里突然传来一声鹤鸣。
  张居仁跑出屋子,见是一只仙鹤从房顶飞起,绕院子飞了三圈,长鸣一声,一飞冲天,消失在茫茫天际间,也正在这时天显异象,七彩霞光出现,缭绕在他们房顶上空,好久没有散去,惊动附近百姓,纷纷前来观看,一时指指点点,在那里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大多是吉祥的话语。
  张居仁这时抱起刚出生的孩子,见此子大耳垂肩,且两眼圆睁,炯炯有神,颇有异人之相,就给儿子取名叫“全一”希望儿子将来能成为一个完人。但谭氏觉得“全一”名字叫着拗口,就又给儿子起了个小名,叫君宝,又称君实。
  张三丰的出生本应该为这混乱的世道带来一些祥和,但相反的是这一年蒙金已经开战,使这片大地沉入战火之中,不久就要蔓延到他们这里,张居仁没有办法,同四周那些百姓一样,只有选择逃离,离开这居住十几年的地方,不管是为生存,还是为这刚出生的小孩,能够平安的长大,他们都必须选择离开,逃离这地方。
  几经辗转,没有地方可去,只得还回大宋,在临安城定居下来,享受着那不多的太平日子,通过家族关系,为了一家的生计,一个读书人,别无它业,不得不出仕为官,做了宋廷的礼部尚书,掌管天下礼法。
  张三丰生在礼法之家,可以说是大好环境,而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经历,他从小聪明过人,三岁时已能看四书五经,且过目不忘。四岁时,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
  张居仁见此子可堪造就,就延请名师,尽心教授,希望其精研儒学,考取功名,以后光宗耀祖,甚至用自己所学,以后经世致用,结束这天下纷战,对他有着很大的期望。因为他是读书人,天生有着一种使命感,因为自小接触的是儒学教导,孔夫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论;而做为一个读书人,这平生最大的志向,莫过于“修身、立志、举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每一个读书人想要实现的梦想,张父也不例外,但无情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些。
  但他在张三丰这里,自己儿子身上,找到寄托,他本人性格耿直,又为人正义,被那些仁义束缚着,有着无法抛弃的责任。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故士穷则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说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在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则兼善天下,为民谋福利。
  那些古代的读书人,当时的儒者思想,他们的世界观,现在人无法理解,也只有用和他同一个朝代,同姓的北宋大儒张横渠话来总结,那就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意思是说,为天地立心意为明道,为生民立命意,为教育生民,修德自强,认识命运,把握命运,为圣贤继绝学,意为继承古圣先贤的教诲,为万世开太平,意为继承先贤的精神思想,然后教化万民,让万民安身立命,求得天下太平。这四句话最能体现儒者的襟怀,表达他们的心中抱负,而张三丰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长大的,接受的是传统儒学教育。
  张居仁为培养这个小儿,可谓费尽心力,加上中年得子,更是无比痛爱,这时在张府中传出小孩的啼哭声,只听他哭的伤心,哭的悲泪,撕心裂肺,一边哭,一边说道:“娘,我不起来,外面冷。”说完,加大了哭音,不时,张府大门开了,留出一条缝隙,开门是张居仁的大儿先让,是随他从辽东迁回大宋的,这时他舞剑声起,在小院里练起武来,练剑之声,惊走枝头小鸟,随后是开门声,倒水声,说话声,以及啊!啊!啊!的哭声和:“娘,我不起来,外面冷,不想起来。”带着不耐烦,朦胧中没睡醒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