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乡村困境


小说:山涧闲农   作者:秋刀煮鱼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135780/ 为您提供山涧闲农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陈爸喝了口酒。
  这白酒,香醇……
  对会喝白酒的来说,白酒味道很香。
  现在的陈放也能喝出白酒的香味了,不过他平时还是很少喝白酒。更多时候喝啤酒,葡萄酒……
  自产的葡萄酒,味道很好,即便喝醉了,第二天醒来也不会头疼。
  第二天。
  赵吉阳约了张瑶他们打牌……
  陈妈在家里接一批饲料。
  陈放带着儿子出去买菜,刚走到黄土坡的陡坡,就看到罗镇长的车子,他也看到了陈放,连按了几下喇叭。
  陈放停下车:“罗叔,干啥去啊。”
  “专门过来找你,有空么。”罗镇长笑道。
  “什么事?”陈放问。
  “听说你们在外面投资了一个大果园,发展怎么样?”罗镇长问道。
  “挺好的。”陈放说。
  “咱云山这边的气候条件,要发展水果种植,应该也不差吧。”
  陈放想了想,点点头说:“云山的条件很好,合适挺多水果。下午聊吧,我得去市场买菜。我这边也有想法想和您说……”
  罗镇长脸上露出笑容:“我下午过去找你。”
  “行。”
  昨天和老爸聊了新农村,以及如何发展云山的乡村经济。陈放心里便有了念头……
  云山气候条件很好,夏季雨水多,春季也有雨水。
  云山这边可以种植的水果,梨,桃子,橙橘,枇杷等等。
  还能种植枣子,不过云山的枣子,以陈放家老宅周围的枣树来看,比起那些大产区枣子来说,有一些差距。
  红岩水库有桃园,里面的桃子很好,个头大,味道甜。
  下午。
  陈放等着罗镇长过来,罗镇长还带了黄土坡村,碧水村以及黄岗村的村长过来。
  其中碧水村是富裕村了,但那是一个大村。富裕村,也只是一部分富裕了起来。穷的人,还是穷着。也不能说穷吧,只能说一般。
  和高山县那边的贫穷村比起来,整个云山,应该没有特别穷的村子。即便最便宜的凉水井,也比高山县绝大部分偏僻村子富裕。
  三个村子都有偏僻的生产队,这些生产队该如何发展,如何做到共同富裕,现在被罗镇长安排上了日程。
  罗镇长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他想要在退休之前将该做的事情全部做好,那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云山这边有人先富裕了,也有整个村子一起富裕起来了。
  同时云山的旅游业,也发展了起来。乡村产业,也有一些发展了起来。比如云山茶业公司……然后就是最具有代表性深山养鱼,细鳞鱼。
  陈放给大家泡了茶,说:“罗叔,是不是建设新农村的事情?”
  “是啊。云山这边已经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你就是其中的代表。”罗镇长笑着道:“我也五十岁了,干不了多少年便要退休。我想在自己退休之前让整个云山共同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可是先富裕起来的人,能带着大家一起富裕?”
  “云山建设新农村是可行的。”陈放道:“我昨晚和香果园的梁经理聊了许久,他之前来过云山……以云山这边的条件,实现富裕不是太难。”
  罗镇长笑了笑,说:“不难……你给我说说怎么富裕?”
  “那得看什么标准了。年入多少算是富裕?”
  “富裕……最起码,一个三口之家,年收入最起码得在15万元以上吧。”
  “如果有两个劳动力,出去打工,一年收入15万元并不是特别困难。”陈放说:“云山茶业公司需要工人,月薪六七千,一年下来也有七八万。两人,年收入15万元简单……”
  “云山茶业那边招不了太多。就拿黄土坡来说,总共有761户人家,人口237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511人。青少年,803人。劳动力有一千多人……”罗镇长将统计数据说了。
  “长年在家务农的人,有多少?”
  “算老人么?”黄村长问。
  “不算。只计算劳动力……”陈放说。
  “以土地作为主要收入的劳动力,且长年在家,没有打工的人,两百多人。”
  这个数据并不奇怪。
  黄土坡有两百多以土地作为主要收入的劳动力,这个数字,已经很高了。
  现在的农村,好多地方已经不种地了。
  特别是八零后,九零后,种田的人,特别少。现在还种田的,多是七零后,六零后……这是他们当地的现状。
  “黄土坡有多少土地?”陈放道。
  “水田,412亩。梯田,3722亩。另外还有七百多亩旱田。”
  水田是山谷区域,平坦的土地。梯田不用说了,山坡上开垦出来的可以种植水稻的农田。旱田也叫坡地,不能种植水稻……只能种植花生,玉米,红薯之类。
  “那就是说整个黄土坡大概有5000亩土地?”陈放道。
  “差不多。”
  黄土坡面积大,整个云垄山区大部分属于黄土坡。
  但是计算人均,人均土地也就2亩多。
  黄土坡有五百多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人。这些人,一部分还能参与到田间劳动……
  这些都不计算了。
  昨天晚上陈放和梁师傅聊了许久,商讨出一个方案。
  云山愿意在田间摸食的劳动力,今后只会越来越少。因为赚不到钱……
  陈放说:“种田想要致富,挺难的。即便能做到,也得要求有一定规模。如果像以前那样,种一季水稻,一季菜籽……再有闲田种植些蔬菜,想要富,几乎是不能的。正常情况,我们这边的水稻亩产也就一千斤左右,应该不到1千斤。1斤谷子就算3元,也才三千元……种10亩,年产值也就3万元。再种一季菜籽……10亩就算2万元了。”
  “没那么高。”黄村镇苦笑着道:“我们那边种植的水稻,菜籽,也就是够自己家里面吃,很少卖出。而且3元钱,可以买米吃了。”
  “我就是比喻,将种田的收入往顶天了说。”陈放道:“黄土坡土地少,分散,收割谷子……收割机也去不到梯田上面。再过几年,种田的人就会更少了。”
  现在的黄土坡,荒废土地已经很多了。
  也不算荒废,而是改种了水果。但梯田,超过一亩的梯田数量很少很少。大多数梯田只有五六分,六七分……还有更小的,两三分。
  当初分田的时候为求公平,都是一块近的土地搭配一块远的土地,保证最大可能的公平,导致每个家庭的土地分散,不利于发展种植。现在想整合资源发展,就变得更困难了。
  如此,便需要新农村来推动改建,整合土地。将土地交给愿意种田的人……
  黄土坡人均土地不算多,可是还在田间耕作的人,却并不多了。
  可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很大一部分中国人有土地情结。在农村,很多人更是将土地视为命根子。自己的土地,就算抛荒了,不种植……但是要给其他人,那便是要了命。想要将云山的乡村发展起来,土地这一环,那也是绕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