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朕是为了卿等


小说:明血1641   作者:种十八   类别: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ku.com/book/131177/ 为您提供明血1641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两日后,乾清宫大朝会。
  数百官员参与。
  朱慈烺含笑看着这个盛况。
  所谓大朝会,一些官员都会请假不来。
  这次几乎全员到齐。
  而且这些官员间交头接耳,嘀咕个不停。
  偶尔向上瞥来的眼神都很复杂。
  得,这些臣子要搞事情啊。
  想来也是,财产申报,大约让他们接受不能了。
  也可能是他的改制接连推出,这些臣子不想继续忍让。
  想闹上一场,让他这个皇帝做个让步。
  阁臣把这些日子的军政要务谈了谈。
  “陛下请吩咐。”
  孙传庭道。
  “陈新甲。”
  “臣在。”
  “兵部当议一议,出兵安南之事。”
  “这。”
  陈新甲迟疑。
  “陛下不可,我朝昔日出兵安南,遭受挫败,损失惨重,前车之鉴,那里天气炎热,疫病流行,不可冒进。”
  倪元璐出列。
  “正是,陛下虽然武功昭彰,但安南却不是用兵所在。”
  蒋拱宸也出列反对。
  安南就是大明对外用兵的一道伤疤。
  安南可说全民皆兵,先后数次挫败大明军。
  也就是张辅主持安南征讨的时候还能维持局面,张辅奉调回京,安南糜烂一片。
  这是永乐朝少有的败绩之一。
  因此朱慈烺一说攻打安南,众臣反对。
  “陛下,请收回成命,安南之事不可为啊。”
  如今的刑部尚书李日宣拱手道。
  立即数百名官员都是出列反对。
  声势惊人啊。
  阁臣三人保持沉默。
  朱慈烺太知道了,这就是在示威。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反对用兵安南在明,借机发作,目的就是他的新政令。
  朱慈烺示意了一下,李德荣走向了大殿悬挂的舆图。
  李德荣走到了南洋舆图上,
  “诸位大人,现下皆称南洋为我大明内海,其实不然,安南和暹罗一线没有我大明的港口,因此这一代也不可放弃,陛下之意,南洋是我大明的,其他人不可染指,任何人下海必须得到我大明的恩准。”
  朱慈烺是太知道后世海洋时代的意义,那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他要做的就是让大明的根基越发雄厚些。
  安南这个二五仔不得拥有去往南洋的良港。
  “陛下兵略无双,然,此事有过大之嫌,臣以为陛下战无不胜,因此这两年略有自满之嫌,陛下当以昔日战事为戒,谦受益啊。”
  倪元璐话里有话。
  这位最近也执掌工部。
  心里不大舒服。
  东林党看着把持了三部,都不是兵部吏部户部的紧要处。
  加上这次的官员公示财产,倪元璐这是借机发作。
  他也算是倚老卖老了,敢当面指责朱慈烺。
  他也看出来了,朱慈烺虽然年幼,但是城府却不是崇祯可比的,养气功夫了得。
  轻易对臣子不发飙。
  下面鼓噪声渐起,算是为倪元璐打气。
  “倪卿家勿急,稍安勿躁,”
  朱慈烺淡淡一笑,
  “朕虽有意用兵安南,但却非永乐爷的大举进兵,攻占全境,而只是占据其三个良港,归仁、会安还有西贡,李德荣,你继续讲一下。”
  李德荣讲解了一下,现下安南占据之地两个良港,归仁和会安,都在安南中南部。
  “西贡虽然名义上是柬埔寨的港口,然而其国王愚蠢的允许南下的安南难民定居此地,现下八成人丁都是安南人,只要北方安南的南北朝分出胜负来,西贡可谓垂手可得,因此陛下以为此处也应是安南的港口。”
  众人这才明了原来陛下不是攻占安南全境。
  “诸卿放心,安南穷山恶水、疫病横行之地,朕没有兴趣在那里投入重兵厮杀,即使夺取,何用,朕有意的是广阔的大海,临海之地雨水丰沛,地势平坦,生产粮米,便于我朝水师用兵,因此这三地朕是必须占据的,从此以后,沿岸安南、柬埔寨、暹罗等地入海打渔,经商,必须向我大明水师缴纳赋税,否则片帆不得入海。”
  朱慈烺讲解一番。
  以后南洋就是这个规矩,大明不允许,谁也别想在南洋航行。
  当然愿意在岛上守着穷山恶水,大明也不干涉。
  只是海上必须大明掌控。
  众人下面议论纷纷。
  “诸卿,几个海港占据后,不过派遣些分舰队,就将那些要淘汰的旧船放置那里即刻,发送去数十万百姓临着海港开拓,成为大明的海外领地足以。”
  朱慈烺继续安抚众人。
  “柬埔寨也罢了,一个小国,但是安南怎肯善罢甘休。”
  李日宣狐疑。
  “李部堂不知,如今安南南方的阮氏和北方的郑氏为了王位厮杀了二十多年,双方势均力敌,根本无力应付我大明,我大明出兵不会遇到反抗,不过是两个港口罢了,”
  李德荣笑道。
  这方面功课准备多时了。
  众人这才恍然,原来是大规模内战。
  倒也正当时。
  大明内忧外患几十年,臣子们哪里有功夫观察四周一些国家的内情。
  对安南等地的形势是一无所知。
  “诸卿,此事当无异议了吧,朕意派出广东和福建标营,参与战事,再有数十艘战舰足以,嗯,就订下三月后出兵。”
  朱慈烺拍板了。
  堵上了西边的漏洞,南洋彻底沦为大明所属之地。
  其中岛屿众多,很多土人的帝国,但是不客气的说,只要大明想,任何人甭想对南洋有觊觎之心。
  这个决断没问题。
  臣子们无法反对。
  他们只是不舒服的是这位陛下只要想,总能让他的想法落在实处,他们作为臣子的反抗无力。
  比如马上就要推行的官员资财公示。
  “陛下,资财公示着实不妥,历朝历代,君王都是礼贤下士,对士人恩遇有加,公示则是对士人的不敬,对士人颇为提防,好像其大多德行有亏,只怕天下士人对朝廷失望,也有损陛下威仪。”
  李日宣出列直指这个政令。
  登时下面鼓噪声起来,为李日宣诸位,附和声一片。
  朱慈烺淡淡的环视了众臣。
  很多人闭嘴,康永帝年纪不大,但是威仪甚重。
  当然他们闭嘴,不是被压服了。
  朱慈烺心中相当鄙视这个言辞。
  什么信不过士人就是对他们的侮辱。
  说白了他就是信不过,没有约束的士人们已经荡漾太久了。
  别自诩为德行高洁,在他看来总是操弄权力和交际圈的士人才是最污秽的一个集团,权力寻租让他们玩出花来。
  甭在他面前讲什么纯洁,他们也配。
  “诸卿,士人是朝廷依仗的脊梁,是大明的中坚。”
  朱慈烺当然会斗争技巧,即使厌恶也不会明晃晃的说出来,
  “但是,历史上也出过种种败类,先唐先宋不提了,就是本朝也出过严嵩、严世番、周延儒等巨贪,他们妥妥都是士人身份。这两年巡盐御史更是接连被惩戒,各个贪腐,他们大多也是进士及第,”
  朱慈烺讥讽一下。
  果然他提及这些人,臣子们的气焰被压下去。
  “朕之所以推行这个政令,正是要纯净士人之意,其根本是为了让诸臣和朕好生走下去,全力治理国家,成就一番君臣佳话。”
  虚伪谁不会,朱慈烺不巧,也很擅长,
  “所以卿等当明了朕的一番苦心,朕这是为了诸卿的善始善终,仕途无暇,致仕之时官声可比海瑞,内心坦然而无所畏惧。”
  众人心里这个苦,他们谁稀罕海瑞那个疯子。
  自己下葬的费用凑不齐,更别提提携子侄照顾家小了,做官到了那个地步,简直不做也罢。
  但是他们没法反对。
  实在是海瑞的名声高高在上,算是人臣在德行上的标杆。
  他们如何反对,自取其辱吗。
  朱慈烺看着这些人一张张苦脸,心中好笑,标榜忠臣义士,德行高洁,今日终于作茧自缚。
  “陛下言辞慰藉,臣等叩谢,只是天下士人不知,他们还会以为陛下对其有轻视鄙夷之意,因此改制当缓行,徐徐图之为上,陛下明察。”
  倪元璐改变方式,取消不来,就拖宕。
  说不定就拖到消声灭迹了呢。
  兴许什么人什么事就打断了这个进程。
  “诸卿,朕心中沉痛啊,这些贪腐的臣子昔日都是进士及第,怀揣着襄助君王整饬天下安抚生民的理想步入仕途,可说都曾是我大明的栋梁。”
  朱慈烺摇头惋惜状。
  既然对方都是虚伪的言辞,他也不介意在这上面做文章,反正话里面都是对士人的看重,绝不是什么提防冒犯
  孙传庭听的皱眉,相当无语。
  阁臣中他是对陛下最了解的,平日里偶尔露出的言辞对士人操守颇有疑虑。
  不用问这些话不是肺腑之言。
  陛下这也算是成熟了,言不由衷的话张口就来。
  他可以放心了吗,陛下虽然年轻也油滑了。
  只是他心里这么憋屈呢。
  “因此为了警示众臣,为了你我君臣能一同走下去,挽救那些可能贪腐的官吏,朕无奈只能尽快推行这个政令。”
  朱慈烺一脸的无奈,看他的面相,他也很委屈好嘛。
  众人这个无语。
  大多数人也不信朱慈烺如此为他们考量,摆明是虚词,问题是大义无亏啊,让他们无从入手。
  所有人都很郁闷。
  朝会散去。
  朱慈烺返回暖阁办差。
  结果他接到了消息,近百名官员在大明门外静坐示威。
  这是给他好看啊。